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博物馆学功能论下的展览

2015年08月26日 14:26 | 作者:朱煜宇 | 来源:中国知网
分享到: 

QQ图片20141203182329

图片来自网络

 

  国内博物馆学基础类书籍如王宏钧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严建强著《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曹意强主编的《美术博物馆学导论》、宋向光著《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等对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博物馆工作、管理、信息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博物馆学著作视展览为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并聚焦在实务操作中,即典藏陈列和公共策展执行内容如何能够最大化实现博物馆功能。新博物馆学的讨论则常常最终与实践相切合,包括文化内容的构建、博物馆新体验、虚拟博物馆的建设等等。在珍妮特·马斯汀(Janet  Marstine)编著的《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和大卫·卡里尔(David Carrier)的《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中的艺术展览史》中,文化内涵的建构是讨论博物馆展览的重点。

 

  展览作为博物馆工作的日常重要内容,针对其实务操作的著作也较多,如曹兵武与李文昌、崔波等主编的博物馆书系(包括《博物馆观察》、《博物馆展览》、《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齐玫《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等,从著者各自的博物馆实务经验及科研调查分析公共展览策划中的细节与疏漏。国外这类著作如(英)玛格丽特·霍尔(Margaret Hall)撰写《展览论:博物馆展览的 21个问题》,或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如 Feinglass 和 Andreasen 等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或大都会美术馆的前主要负责人提供自己的实务经验和研究结果,并运用各自的管理经验分析博物馆营运中的各类问题。这类著作以实践为基础探讨展览功能的实现,也提到展览本身的社会、文化效应及与艺术社会其它机制的互动,曹兵武就在《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中从政策、文化、区域经济等方面指出国内博物馆发展的弊端。

 

  除去这些博物馆学著作,研讨会也不断探讨博物馆与观众间的互动关系及它所发挥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就展览部分而言,我国博物馆学研讨会从陈列方式、展示效果的讨论逐渐转向展览本身对观众的影响,进而到其在博物馆营销中所处的地位与效果。但博物馆学对展览的讨论侧重于博物馆本身,只是涉及维持运营与发展,而很少提及博物馆在艺术社会中的中介身份,也无博物馆中介功能对博物馆自身运营的决策影响、对观众和社会的艺术观念影响及作用。但在 2008年历史博物馆(台北)主办的“当前艺术发展之观察与省思——美学、经济与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中,从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省思到博物馆场域、空间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作用都有论及。由此可见近年来博物馆学对展览功能的关注点逐渐扩展至与艺术社会之关系的多层面思考。

 

编辑:陈佳

关键词:博物馆学 功能论下 展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