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九三学社中央:让法律成为青少年的信仰

2015年09月10日 16:56 |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分享到: 

  编者按: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十二次常委会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用24个字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炼地回答了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问题。九三学社与会人员围绕这一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此文为九三学社中央书面发言。

  我国青少年人数约占人口的1/4。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近日在网上疯传的一段视频,两个十几岁中学生冷漠嬉笑地对一个被捆住的6岁男孩拳打脚踢,任其哭泣求饶,场面残暴,令人发指。我们需要反思,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何做出如此恶劣的行径?然而,这类事件并非个案,中学生持刀杀人、6个中学生结伙抢劫、小学生被高年级学生用烟头烫烂双手,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诈骗等等,屡屡见诸报端,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4-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调查发现,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占比高达20.11%,比2001年提高8个百分点。这些未成年人在回答犯罪原因时,有65%称“不懂法律”,64.7%“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不知法、不懂法,犯罪而不自知,折射出我国青少年法律教育的短板。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信仰,事关现代合格公民的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从1985年开展全民普法活动起,经过30多年的持续推动,青少年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众多青少年的法律观念、法律思维、法律素养与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相比,仍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一是法律教育碎片化,课程缺失。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法律教育不够重视,法律教育被“边缘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2007年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学科作为法律教育的实施路径,使中小学所有年级课程设置除了初中二年级有一专门的法律单元外,其他有关法制方面内容零落分散,分量极为有限且课时很少。

  二是法律教育专业化程度低,师资与教材滞后。即使开设法制课程的学校,大部分老师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甚至班主任、行政人员兼任。如某地教育局2014年宣称全市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校均配备了1-3名法制课教师,配备率达100%,但均由领导干部、政治课教师及班主任兼任。同时,多数教材以法律宣传为主,难以适应新形势,不能满足全面依法治国对“法治教育”新要求。

  三是法律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经费不足。现行政策无法满足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新要求,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法律教育“开不开展一个样,开展好坏一个样”,教育质量和效果没有保障。目前,多数地方未将法律教育经费纳入预算,而靠挤占其它经费支撑,常因经费不足,减少甚至不开展法律教育。

  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恰如“人生第一粒纽扣”,将中小学法律教育做严做实是扣好这粒纽扣的不二抓手。为此,一是赋予法律教育独立地位,将法制知识课程从思想品德教育中独立出来,作为国家统一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突出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

  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和考核,依据国家标准和学校实际加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法学专业毕业生或法治工作者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立专业化、专职化师资队伍。组织教育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按照分层次、分阶段的教育要求,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特点和认知能力,编制系统化、规范化法律教育系列教材。

  三是完善法律教育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中小学法律教育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路径、职责分工、经费保障等。建立中小学法律教育考核督导机制,将其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普法工作评估体系,将法律知识纳入中、高考测试范围。

  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懂法则国家法治。如果做不好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全面依法治国之路将变得崎岖漫长。小平同志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可见,唯有踏踏实实做好青少年法律教育,让青少年成长为信仰法律的新一代,才能夯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基石。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九三学社 法律 青少年 信仰 依法治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