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就该让不干事的也“出事”

2015年09月17日 16:26 | 作者:韩志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庸官懒政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腐败。

  简政放权、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政府转向服务型、法治型……两年多前,国务院就已经拉开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帷幕。但是,有些地方、有些官员至今仍然“水土不服”。庸官懒政,导致一些顶层设计的政策,被卡在了“最后一公里”。不作为、慢作为,既拖了改革发展的后腿,又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目前全国大部分市县的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能整合滞后,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证。

  一些发达国家的不动产登记都是在一个窗口办理,但中国的不动产登记职能却散落在国土、城乡建设、海洋、农业、林业等部门。几套人马,几个登记信息系统,几个权属档案中心分别运作,各自独立封闭管理。以办房地产证为例,当事人通常要跑两个部门。为了改变这种体制,2013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4年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国务院设定的工作进度,今年下半年须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能整合工作。然而,对于这项被视为改变中国房地产业及其投资格局的制度改革,截至8月底,仍有2/3的基层市县在观望徘徊,在扯皮,甚至在“软抵抗”。

  面对基层的不作为、慢作为,已经挂牌成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局的国土资源部坐不住了,开始布置“执法力量”介入监督,“采用强力的手段和方法”参与到市县一级政府的有关工作中去。据悉,国土资源部动用的非常手段包括“暂停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受理和审批”,打算用“杀手锏”去警醒基层转变观念,尽快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能的整合。

  毫无疑义,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减少多头管理和权属纠纷,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举措。同时,不动产统一登记还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腐败。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居然要中央政府采用非常手段向基层施压,用非常手段打通政令的“肠梗塞”,可见庸官懒政已经成为体制改革的“拦路虎”。

  庸官懒政在一些地方至今仍然很有市场,尸位素餐、权力闲置,并未受到监督和问责。庸官懒政,轻则妨碍发展,重则误国误民。如果我们再不加大对这种现象整治的力度,势必严重影响新常态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庸官懒政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腐败。这种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整治腐败触动了一些官员的既得利益,压缩了一些官员的寻租空间。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权钱交换、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减少了,一些官员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甩开了责任。

  庸官懒政要靠什么治?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标本兼治。治标的措施是加强监察和督查,问责各种各样的“不作为”,诫勉谈话、公开曝光、行政处罚、党纪处分,明确界定问责对象、方式、程序,同时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治本的措施,则是规范和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制定和公布行政机关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行政、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是,务必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

  早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已经提出治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问题。5月以来,国务院又派出多个督查组,分赴各地督查落实政策,督查无所作为的吏治腐败。治理庸官懒政,既是国家意志,也是民意诉求。治理庸官懒政,就该让不干事的人也“出事”。

  (作者系广州市政协委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庸官懒政 腐败 监督 问责 不作为 考绩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