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顾颉刚出唱本宣传抗日

2015年11月06日 17:05 | 作者:郦千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3年春,长城抗战失利,华北危急。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决定出版北平、天津、河北地区流行的大鼓唱本进行抗日宣传。于是,先在报纸上刊登鼓词广告,预列许多题目,两个月内即征集到40多篇。宣传干事顾颉刚与洪业、郭绍虞、吴世昌等同事共同审阅来稿,评定名次,分别给予奖励。

  评选结果在报上公布后,抗日会一面继续征求稿件,一面将入选作品付梓出版。他们专门集资成立一家出版机构,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意,命名为“三户书社”。

  同年6月5日,第一册描写义勇军抗日事迹的长篇唱词《杜泉死守杜家峪》出版。不久,又陆续推出《宋哲元大战喜峰口》、《义勇军女将姚瑞芳》、《二十九军男儿汉》等十多种。这些唱本都以成本定价,十分低廉,便于在民众中流传。尽管如此,起初因为推销无把握,每种只印5000册。不料,唱本上市后,大受读者欢迎,很快便销售一空。一些书铺见销量可观,还私自翻印售买。其中《宋哲元大战喜峰口》销得最多,仅半年之内,印数已超过7万余册。

  为进一步扩大读者群,顾颉刚认为除批发给书铺分销外,应有固定的销售场所。最后,他在打磨厂222号觅得一间门面,聘请专人经营唱本,命名金利书庄。

  营业初期,金利书庄还算顺利。可是,《塘沽协定》签订后,国民党当局禁止抗日言论,警察经常检查、扣押抗日宣传物,书庄不得不于次年初关门歇业。

  顾颉刚做事一向不肯半途而废,遂写信给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请求政府拨给津贴,以维持三户书社营业。他在信中强调,该社所编唱本颇受大众喜爱,通过传唱“俾得深入民间,即不识字者亦能感觉当前之危机与自身之责任”。当局同意每月支付100元津贴,但书社须更换名称,脱离中国教职员抗日会。

  1934年10月,三户书社被迫改为通俗读物编刊社,在北平、天津只准发行普通读物。而少量偷偷印刷的抗日题材图书,只能销往僻远的农村地区。

 

编辑:曾珂

关键词:顾颉刚 顾颉刚宣传抗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