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八五以来艺术媒体的变迁史:从“官方刊物主导”到“自媒体异军突起"

2015年11月27日 14:58 | 作者:邓晓庆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老牌艺术杂志开始转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艺术媒体进入了一个相对于80年代中后期来说,比较自由的生长环境。上海老牌艺术杂志《艺术世界》开始了转型之路,并逐渐发展成中国综合类艺术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在学术定位上,注重多种艺术类型的综合报道,并逐渐增加先锋实验艺术的比重,同时,在市场营销与发行量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将这一优势一直延续到今天。

《艺术世界》杂志创刊于1979年

  在现在来看,《艺术世界》 是综合性艺术媒体里,为数不多的敢于不断自我突破,并取得成功的例子。从1979年创刊发展到今天,30年的时间里,始终不失上海人特有的精明,稳中求变,在与形势紧密相连的同时,又注重对于先锋性,潮流性的预见与引导。

  相对于《艺术世界》温和中庸的发展路线,《画廊》与《江苏画刊》则采取了鲜明的学术立场与批判精神与之对应。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廊》杂志,延续了早期《美术思潮》的学术方针,坚持不移地将介绍与推广先锋性、试验性的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的学术定位,而且其学术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其是开阔性的,将视野环顾欧美、亚太等区域的当代艺术发展。如果说《画廊》的成功在于其广阔的学术视野,那《江苏画刊》的成功则在于其尖锐的批评立场。

《画廊》杂志封面,创刊于1981年

  《江苏画刊》发表了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研究生,著名艺术批评家李小山的《中国画之我见》一文,引发了关于“中国画是否到了穷途末路”的大讨论。当时涉及人物之多,涉及程度之深,波及范围之广,成为中国当代美术进程中,关于艺术批评方面标志性的事件。

  对当代艺术批评的建设,是《江苏画刊》所注重的学术定位,中国当代艺术许多重要的批评家如栗宪庭、高名潞、皮道坚 、彭德、李小山、王林、鲁虹等等,都在《江苏画刊》上发表过许多重要的艺术批评文章,《江苏画刊》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对外发声的重要窗口。

《江苏画刊》1995年第1期杂志封面,创刊于1974年

  《江苏画刊》与《画廊》在中国90年代中期,其作为艺术媒体的学术地位不容置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本杂志渐渐褪去了其先锋性的特质,最终走向了平庸。《江苏画刊》后改名为《画刊》,但也仅仅是杂志的名字改变而已,在杂志的内容上,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的尖锐性与批评性,彻底沦为一本毫无特色的杂志。而《画廊》在沉寂了多年以后,在 2008 年开始痛定思痛,彻底重新改版,求新求变的勇气可嘉,而且在选题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但能否真正做到咸鱼翻身,否极泰来,恐怕还要时间来证明。

《现代艺术》2000年第6期杂志封面,创刊于1999年

  1999至2004年:“停刊之痛”为日后的迅猛发展奠定基础

  1999年与2004年四年之内,两本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短命”的艺术媒体创刊。1999年5月,四川文联与美协联办,重要的双月刊艺术媒体《现代艺术》创刊。《现代艺术》与 1997 年创刊的设计类重要艺术媒体《艺术与设计》渊源很深。其内文设计非常注重设计感,与之前的艺术媒体有很大区别,特点明显,定位明确,在内容上除了当代艺术领域,还兼顾当代设计领域、建筑、电影与艺术市场等方面。《现代艺术》的出现,不仅是在装祯设计上,在学术定位上,还是在市场运作上,都为日后中国的同类别艺术媒体建立了一个行业标准。

  《现代艺术》作为艺术媒体在出版正常的双月刊外,还单独出版了《新艺术哲学》、概念艺术》、《行为与表演艺术》、《影响世界画坛的十五个流派》、《美国当代艺术40 年特辑》、《日本当代超平面宣言》等艺术增刊,这些艺术文献资料时至今日,都显得极为珍贵。2004年,《现代艺术》停刊。

  《新潮》杂志,同样是来自于四川的重要艺术媒体,由四川画报社和成都贝森集团主办,2001年创刊,2002年6月停刊。《新潮》的定位非常明确,内容囊括当代艺术范畴之内的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除了当代艺术的重要展览与批评理论之外,还涉猎其他艺术杂志较少报道的试验电影、先锋戏剧、舞蹈与行为表演、以及声音艺术、试验写作等诸多方面。据说,为了庆祝《新潮》创刊,当时在北京最为重要的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举办了一场众多当代艺术家参与的无厘头艺术表演《新潮新闻》,并成为当年重要的艺术事件之一。

《艺术与设计》杂志封面,创刊于1997年

  作为月刊的《新潮》,在 2001年,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大环境还远不如今天宽松的情况下,由企业投资,在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与明确的市场定位下,仅仅凭着对艺术的执著和对理想的坚持,惨淡经营了一年半,最终停刊。

  两个重要的艺术媒体,最终同被停刊的命运,在今天看来还不够悲惨,对于喜爱艺术媒体的读者来说,最悲惨的是《现代艺术》和《新潮》的刊号还在被使用,只不过《现代艺术》变成了一本八卦娱乐周刊,而《新潮》变成了 一本大学生综合类杂志,都与艺术再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除了上述两本刊物,还有一些惨遭停刊的艺术媒体,比如1999年10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创办的《视觉21》,开创了时尚视觉类杂志的先河。以大量视觉图片为主,辅以文字介绍,将艺术、文学、摄影、电影等方面用视觉进行联系,其创刊号分A、B两刊试发,版式设计与内文选题各不相同,后续的正式出版刊物,综合了之前两版本之优势。

  严格的说《视觉 21》不能够算是一本纯粹的艺术媒体 ,而应该定位于时尚类视觉休闲读物,其引领潮流的风格也影响了后来国内许多的视觉类杂志 ,2002年底,杂志停刊 ,后 改为丛刊性质出版,彻底变成“视觉阅读”类休闲读物。

《艺术当代》杂志封面,创刊于2001年 


  从1999年到2004年之间,几本重要的可谓开创先河的艺术媒体,相继经历停刊之痛,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代价惨重。而对于艺术媒体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这些开创先河的重量级刊物的倒下,为日后迅猛发展的艺术媒体奠定了足够深厚的基础,交纳了足够昂贵的“学费”。停刊之痛之后,是创业。

  在2001年11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关注当代艺术的专业学术媒体——《艺术当代》,在上海创刊。在《现代艺术》、《新潮》等艺术媒体当红的时候,《艺术当代》相对低调,如同这本杂志当时的单色封面设计一样 。而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本《艺术当代》,创刊于艺术媒体的“非常时期”,并一直成功运作到今天,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刻。

 2000年后:网络艺术媒体异军突起

“雅昌艺术网”于2000年10月成立,为目前全球最大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门户网站

  2000年左右,当时中国最为著名的专业艺术网络媒体——“美术同盟”建立。“美术同盟”依托于大型门户网站“TOM”网,成为“TOM”网所属各节目板块中的一个。其后主编吴鸿离开“美术同盟”,加盟“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是中国印刷业龙头企业——深圳雅昌印刷集团所创办的艺术网络媒体,因为雅昌囊括了中国艺术印刷行业的绝大部分订单,包括几乎所有拍卖行的拍卖图录,国内重要展览的配套画册,以及重量级画家的个人画册等,从而可以比较完整地获得大量作品图像与文字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行业数据库。至今日,“雅昌艺术网”已成功由单一的艺术拍卖类信息数据库转变成大型的综合类艺术媒体。

  “亚洲艺术文献库”是香港创办的,成立于2000年,专门向全世界介绍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纯英文网站。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比较独立的态度与立场,通过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艺术研究员,对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亚洲艺术展览,或关于亚洲当代艺术的学术研讨,甚至是亚洲艺术家在世界各地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动态,都给与适度的关注,并做出相应专题的报道与评论。

  类似的综合性网络艺术媒体有许多,另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升温,一些国外重要的网络艺术媒体也纷纷推出中文版,比如学术类艺术志“artforum”,甚至著名的“萨奇在线”,也已经推出了相应的中文版,并建立了艺术论坛。

  网络艺术媒体的异军突起,在于其纸介媒体所不能取代的即时性,但在深度报道与专题类报道上,与纸介媒体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重要艺术期刊的“网络版”,恰恰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增强网络艺术媒体的深度。

  媒体手段的多样化,艺术正迎来它更即时与互动的传播方式,如先后兴起的网站及博客、视频、论坛、电子周刊、手机短信平台、网络电台以及《艺周刊》等。“一报一网一刊”的立体整合传播主流框架平台正在形成。

  2012年以来:弹指间“自媒体”蓬勃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各方APP、博客、微博、微信、官方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各大拍卖公司,还是众多艺术电商,抑或单纯的艺术类新闻网站,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pp。它们有的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艺术资讯,有的能够提供最新的线下拍卖、预展信息,甚至有的还实现了24小时在线竞拍。“五花八门”的艺术类AP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艺术头条APP截图

  艺术新闻类APP——艺术头条

  艺术头条是一款艺术类资讯阅读应用,聚合国内外知名艺术媒体的新闻内容,向用户推送包括新闻、图片、视频等在内的新鲜艺术资讯,以极具纵深力的艺术新闻发现思维,解构艺术事件,让用户及时了解艺术动态。同时,拥有语音播报、视频新闻等功能,实现精准新闻推送,带给用户个性化体验,是获取艺术资讯不可或缺的掌上工具。

  艺术展览类APP—每日环球展览

  每日环球展览是iDaily系列的第一个专注于全球艺术展览、博物馆活动的生活方式APP,可以让读者时刻了解身边正在进行的最佳展览,该应用收集了绝大部分城市(包括国外城市)的博物馆展览信息,包括时间、地址、票价以及参与人数等。

  艺术创意类APP—艺术画报

  创意画报是集全球最新创意、设计、艺术、手工资讯速递,优秀设计师访谈、新锐创意设计产品推荐的一款资讯类阅读软件。以创意图片为主,配合文字说明,演绎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跟踪设计师的脚步,近距离接触创意天堂。

  艺术品拍卖类APP--艺术交易中心

  艺术交易中心app是由翰墨千秋与香港高盛联合投资的700万美金共同打造的国内首家艺术品移动电商。2014年10月15日艺术交易中心app正式推出“艺术品移动在线拍卖”业务,也标志着国内首个艺术品手机拍卖app的诞生。

  艺术藏品交易类APP—雅昌兜藏

  雅昌兜藏是一个围绕藏品交易提供服务的平台,面向艺术收藏人群提供交易、社交、送拍、送鉴、数据查询、藏品估价等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所经营的商品涵盖了艺术收藏全品类,包括艺术品、工艺品、古董文玩、艺术衍生品等等,力争打造成国内知名的艺术收藏交易服务平台。

  除此,还有众多的APP,包括艺术新闻、澎湃新闻、艺术狗、艺术云图、美术宝。如此等等,应有尽有。

  除了APP,还有各路官方微信,各美术馆、画廊、艺术类网站、各艺术类学校等均已开通官方微博,用户对艺术体验只在弹指间,方便且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大众传媒对专业类艺术媒体传播环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刺激和提升。随着当代艺术成为最受公众关注的领域之一,诸如搜狐文化、《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青年视觉》、《周末画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钱经》等都日益加大对其的常规版报道。此外,时尚集团旗下的众多刊物,如《时尚芭莎》携手艺术界力量成就“BAZAAR明星慈善夜”、《罗博报告》与艺术家合作推出重磅创意封面等。

  结语随着当下传播管道的不断拓宽,读者越来越能够看到关于艺术报道的多重视角与声音,而不单只停留在学术判断的单一途径上。在艺术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有学者指出稿件的学术质量却明显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重量级批评家的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草根性”的言论对艺术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催生出大量“骂派”文章,这样的文章语言最为暴力,传播也最为快捷。

  对于上述困境,艺术媒体将何去何从?对于艺术媒体来说,读者始终是第一位的,如何在商业与学术间达到平衡,并为读者提供健康的艺术需求是每一个艺术媒体需要去考虑的。


编辑:陈佳

1 2

关键词:八五以来 艺术媒体 变迁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