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运动员的枝蔓该不该剪?

2015年12月09日 11:24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体育精神挑战的是运动极限,并不是挑战运动员的个性。体育的光芒可以让人的个性在交流中得以改善。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斯诺克英锦赛决赛中,中国选手梁文博不敌澳大利亚火炮罗伯逊,错失职业生涯大型排名赛首冠。尽管如此,他也成为第三位打进英锦赛决赛的中国人。

在中国明星选手、世界排名第九的丁俊晖首轮即遭业余选手淘汰,周跃龙、肖国栋等多名国手相继出局的尴尬局面下,独苗梁文博一路坎坷、一路逆转的神奇“救场”,着实让中国球迷兴奋了一把。

技术没有丁俊晖那么精湛,心态没有傅家俊那么老成,梁文博凭什么走到决赛?如果你看过他的比赛,会发现答案很简单:个性。出杆时歪脖子、撅着嘴,时不时吐舌头,或是握拳高高跳起庆祝胜利,甚至狠剁球杆……梁文博身上有一股“拼命三郎”般的精神头。

也有人说,这是缺乏所谓“台球素养”的表现。不知为何,标榜个性的外国选手竟然也开始嫌弃起中国选手的“个性”来。

因为个性张扬,梁文博在决赛里有些兴奋过了头,多次在抢先上手的时候出现失误,送给澳大利亚人罗伯逊一杆清台大礼。能打无数高难度进球的梁文博,却屡屡栽在简单球上,难怪有人吐槽:勇武如梁文博、细腻如丁俊晖,若能合二为一,岂不更好?

但世界上只有一个梁文博,也只有一个丁俊晖。如果硬要将“文武双全”作为一种标准和模式,恐怕会出问题。中国体育教育长期以来广种薄收,正是吃了这样的亏。大到培养观念(如足球运动员选材,一度都是身材高大、体型魁梧),小到饮食起居、陪练人员、医疗保障,都整齐划一,由此培养出的运动员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不为过。

如此这般,这还是本该追求阳光健康的体育运动吗?专业训练时间越长,运动员的个性越褪色。由此造成的伤害最终还是运动员自己和整个中国体育来承担。

其实,体育精神挑战的是运动极限,并不是挑战运动员的个性。相反,体育的光芒可以让人的个性在交流中得以改善。就像今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的牙买加女飞人弗雷泽,头戴花环在鸟巢百米赛道上飞奔,让人动容;就像李娜的火辣言行,并不耽误她在大满贯赛事里夺冠,反而让她更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很多时候同样需要“独自上场”。

我们总是吐槽“运动员缺乏想象力”,却总在做着剪掉运动员枝蔓的事。剪掉了运动员的个性,于他们的领悟力增长来说,并没有实质益处,反而扼杀掉了一些运动员的“灵光一闪”——这往往是他们出奇制胜的力量之源。

期待梁文博和丁俊晖能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获得一种对于比赛的驾驭能力。所以,放弃那些死板的、可供复制的“框框”吧,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比赛的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运动员枝蔓 体育精神 运动极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