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机场撒泼将进黑名单”要有游客视角
今后,游客在首都机场发生不文明行为影响机场安全,将会被首都机场安保部门和旅游部门同时记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可能直接影响出行。23日上午,北京市旅游委与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文明旅游安全出行合作备忘录”。据北京市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记录对游客自身是会带来影响的,如果情节恶劣,他会在组团出游、旅店住宿甚至是银行贷款、工商登记等方面受到限制”。(12月24日《新京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这种“游客黑名单”制度时,必须留有足够的申诉与监督空间。换言之,要有游客视角,给他们留有话语权。毕竟,赶赴机场的游客,也是机场的消费者。什么样的不文明行为可以被定义为影响机场安全,要有足够完善的程序兜底。
更何况,所谓的在机场不文明行为,有时候也包括了飞机晚点起飞导致的旅客不赖烦。忽视此一因素,片面要求游客提高素养,也很难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就此而言,此一制度实施时,机场在对待他们时,除了一些文明出行的义务要求,也应看到属于自身的一份责任,审慎使用“拉黑”的权力。
“机场撒泼”的确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对其给予必要的惩戒也实属必要。但不能忽视的是,人的行为习惯本就是一个不断规范的过程。类似“机场撒泼”的行为,诚然有不好的地方,但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儿。我们在建立此类“黑名单”时,是不是也要给他们留有改正的机会?譬如给这种黑名单设立时效,适时把一些“拉黑”了的游客再拉白,让人看到制度的劝勉诚意。
此外,比之游客“机场撒泼”之外,机场某些工作人员的行为也难说文明。譬如托运行李,野蛮装卸等等。由此而引发的口水冲突,是不是也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文明要求?而不只是要求游客?权利和义务从来是对等的,你怎样要求游客,也该怎样要求自身。
当然,总的来说,“机场撒泼将进黑名单”利于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但执行规矩的毕竟还是人,特别是对赶赴机场的游客而言,与机场本就有利益牵连。只有机场、旅游部门、旅客之间更多一些理解和沟通,让此类“黑名单”的建立更加公开、公正,其所期待的规范作用,才可能变为现实。(叶倾辰)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机场撒泼将进黑名单” 旅客黑名单 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