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大会发言】李凤斌:稳步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6年02月01日 15:5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内蒙古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一、存在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质量较低。一是大量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牧区人口被作为城镇人口,提高了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水平。但是,这部分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以及政治权益等方面很难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在城镇内部形成新的二元结构。二是大量的森工、农垦等企业人口计入了城镇统计,如大兴安岭林区的30多万林业职工,在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后,大多数仍然在从事农牧林业生产,但这部分人生产生活的形态并没有达到城市的标准和水平,城镇化率存在“虚高”的成分。

(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一是造成了城镇土地使用效率地下,地方政府用于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成本增加;二是引发了县域城镇住房价格的上涨,不仅抬高了城镇化的门槛,增加了居民的购房成本和生活压力,而且影响了居民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和正常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弱城镇化动力不足。内蒙古地级城市每万人用地35.04平方公里,是全国地级城市平均水平的2.2倍。而地级城市辖区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由于配套功能不完善、交通不畅、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城镇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建设,没有产业支撑,缺乏就业岗位,转移出来的农牧民“进得来,留不住”,城镇化动力明显不足。

(四)城乡差距相对缩小,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一是城乡收入差距相对缩小;二是城乡消费差距显著缩小;三是农村牧区生活保障明显改善。特别是“十个全覆盖”实施以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绝对数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化的趋势。

二、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内蒙古的区域特点

一是尊重生态规律,新型城镇化要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城镇布局方面,应通过调整城镇产业和人口分布,在重点开发区以集中集聚为主,在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以分散集聚和生态移民为主,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多元化城镇格局。

二是注重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要与自然资源相适应。在城镇产业开发上,应充分依托独特的地上地下资源,加快优势资源产业化步伐,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为城镇化提供动力支撑。

三是关注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要与“一带一路”发展相适应。在城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适应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遵循城镇化差异性规律,创新城镇化形态与体系

一是坚持多元发展,走大中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之路。内蒙古城镇化布局不能拘于某种模式,只能根据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潜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多元形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既要防止单个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城市病,也要防止由于城镇过于分散导致的土地浪费。

二是注意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内蒙古区域中心城市相对缺乏,中心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功能也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东部盟市,“小马拉大车”的城镇格局普遍存在。不打破这种现状,难以发挥中心城市作为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作用。

(三)城镇化发展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

一是切实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区城镇化水平。内蒙古作为民族自治地区,除作为主体民族的蒙古族外,还有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等“三少民族”,这些地区无论城镇化水平还是城镇化质量,都相对比较落后,需要特别的加以关注。

二是草原牧区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在城镇化建设中,不能将农区的建设规模和经验照搬到牧区。要适当控制城镇数量,有选择地建设一批重点城镇,作为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和公共服务提供中心。

三是要特别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把北方草原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借鉴、融汇作为彰显内蒙古城镇化特色的主旋律,城镇规划要与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结合,在城市格局、景观建筑、民俗风貌以及文物古迹等方面,注重民族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城市建设要特别注意满足少数民族生活与文化的特定需求。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应着眼于三个转变

一是城镇化应从重物向重人转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推进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让进城农牧民深度融入城市,彻底转变为市民,实现城镇人口一元化。

二是城镇建设应由扩展空间为主向提升功能为主转变。目前,内蒙古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127平方米,高于全国66.7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83.3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国家给内蒙古的人均用地指标放宽到150平方米,尚有一定的扩展空间,但考虑到多数城市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进城农牧民市民化后对于城市公共服务需求的情况,内蒙古未来城镇建设的主要方向应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按照现有城镇化发展速度,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的水平,仍有9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他们理应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融合与均衡发展。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自治区政协常委,民进内蒙古区委副主委、包头市委主委,包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李凤斌 内蒙古 新型城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