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两会报告厅>政协工作报告>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政协报告,消除对“异”的偏见

2016年03月04日 00:27 | 来源:搜狐新闻
分享到: 

俞正声主席的政协报告,为政协会议奠定了基调,每一位委员都可以在这个基调上做出灵活的发挥,用恰当的参政议政,消除对“异”的污名化,正直地追求大“同”之效

“‘异’是客观现实和重要特征,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利益诉求、知识背景、社会阅历、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总会存在差异,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些差异在减少和消弭,同时还可能出现新的差异。”

这是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代表常委会所做报告时的发言,抓住求同存异这四个字,说文解字,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政协的工作方法,也精到地提炼了政协委员立身之本,可谓妙解。

在中国的语境里,乐意看见的是中庸,对于“异”向来评价不好,因为它不随流俗,拒绝被主流裹挟,因此常被理解为负面的意思。也因为“异”,一些人和一些异见受到孤立。

无论是在日常的词汇使用中,还是在行为观念上,与“异”字有关的那些东西都被贴上了不好的标签,“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也。这种立场不承认“异”的现实存在,周围太多例子。

但是在政协的立场上,坚持“异”字不动摇,是一种必要的参政议政手法。委员的问题意识从哪里来?一个优秀的议案该具备什么特征?诸如此类的考量,都离不开一个“异”字。

不难设想,如果没有对“异”的宽容与吸纳,团结的面就会收窄,团结的影响力就会自行削减,团结就会转弱。俞正声在说“同”解“异”的同时,更是把如何团结说了个透彻。

“广泛凝聚思想政治共识”,就意味着要将视野打开,不再画地为牢,不再局限在对“异”的排斥甚至是敌视上,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凝聚思想、增进政治共识上,将异见化作正声。

当然,对“异”的尊重,终归要回到“同”上,是为了将不同的“异”见汇流在一个平等协商、相互尊重的框架下,然后取一个最大公约数。就像俞主席所言,“进一步扩大团结面”。

增进广泛团结,也是俞正声在大会报告中强调的部分。而团结的要义,就是要确认并尊重“异”的存在,这不仅是团结的固有含义,也是团结的能力,团结的效率。

中国社会如此复杂,面对复杂中国,当有复杂的应对之策,最怕的就是用简单思路面对复杂中国。俞正声以一个“异”字的妙用,贯穿报告始终,带出了政协扩大团结的意义与价值。

就像“同”那样,“异”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根据形势、人心、局面流变不居。关键是承认这种变化,以稳定的尊重意识,保持对“新的差异”的开放态度,“异”变了,“同”也跟着变。

“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在变动的“异”中促进“同”的守恒,自然也对政协委员的全面履职提出了要求。不能只盯着“同”而排斥“异”,在“异”中念想“同”的策略与协商。

就这个角度而言,俞正声主席的政协报告,为政协会议奠定了基调,每一位委员都可以在这个基调上做出灵活的发挥,用恰当的参政议政,消除对“异”的污名化,正直地追求大“同”之效。

求同存异,汇聚天下正声,既是中国古老智慧在政治场合下的坚持与传承,也是在新的情势下凝心聚力的必然要求。俞正声在报告中的妙语连珠,无论是对政协委员还是对政协工作,乃至于鼓舞社会,都有教益。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全国政协 政协 俞正声 政协报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