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多方合力 把农民工打造成技能产业工人

2016年03月12日 15:06 | 作者:胡卫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健全培训制度体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人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使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的现象。全国各地也探索出一些富有针对性的做法。

u=2325292378,3958499576&fm=21&gp=0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还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相关政策与规划滞后,缺乏前瞻性、专门性的中长期战略性规划;二是培训的宣传不够到位,许多农民工完全不知晓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农民工表示对实际工作起不到促进作用;三是培训的费用太高,到技校学一门技术需要花上一年的收入;四是培训的组织缺乏统一管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统筹乏力,造成培训效率低下,经费难以发挥效益;五是政策执行落实出现偏差,存在政策变了形、走了样、甚至落了空的现象。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破解诸多难题,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加强统筹管理,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政府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的职责不清,既是规划者、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分配者,政府角色存在错位、越位。政府应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加强培训市场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包括统筹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农民工状况,制定当地农民工职业培训规划;统筹资源,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一个有效的统一培训体系;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增加教育供给,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职业院校作为教育培训主阵地,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当前,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不少弊端,比如培训科目设置较为单一,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适应;培训内容较为空洞抽象,重理论轻实践,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作为培训的重点,忽视了技能操作;培训方式较为单一,重灌输轻体验,书本知识流于纸上谈兵等。对此,职业院校应解放思想,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真正按市场机制去运作,提供多样化、实用化的培训“菜单”。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注重职业现场感,坚持师徒模式培训与班级模式培训相结合,“手把手”辅导,教学做合一。教师要走出课堂,和农民工一道深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做给农民工看,带着农民工干,把复杂知识简单化,深奥知识浅显化,理论知识实践化。

企业是农民工用工主体,应担负社会责任,加强培训力度。

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不明,即使培训,也主要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或者出于法律或有关部门的强制要求。由于企业培训投资效益具有隐性化和滞后性,因此不少用人单位重使用轻培养,重权利轻义务,没有很好地履行培训职责。企业作为用工主体,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鼓励大型企业自身创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奖励等方式予以支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教科院副院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培训 农民 民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