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中科协:全民科学素质的短板如何补齐?

2016年03月16日 10:09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全民科学素质的短板如何补齐?

——中国科协负责人解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魏艳)为落实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最后五年的实施工作,中国科协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审定由国办印发。

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协的负责人表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发展的一块短板,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纲要》实施10年:提高快但发展不平衡

中国科协负责人表示,上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2006年国务院颁布《纲要》,至今,我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已经实施10年,这是一项延续性工作。

十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纲要》颁布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科协负责人表示,但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别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目前我国仅为6.2%。

中国科协负责人透露,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机会明显偏少,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科普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2020年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10%

据中国科协负责人透露,《方案》围绕到2020年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和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总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同时大幅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围绕上述目标,《方案》提出实施四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六大工程。

四个重点人群为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六大工程包括: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产业助力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编辑:玄燕凤

01 02 03

关键词: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