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传承珍贵的精神财富

——袁世海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综述

2016年04月11日 10:09 | 作者: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把架子花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袁世海“善于继承、精于借鉴、勇于创新,表演艺术以郝派为基础,又广泛吸收融化了南北京剧名家和其他剧种的表演经验,讲究‘架子花脸铜锤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世称‘袁派’,使京剧架子花脸这一行当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袁世海的儿子袁少海在回顾父亲在架子花脸唱腔上所作的贡献时说,1951年,父亲开创性地成功排出以架子花脸为主演的大型剧目《黑旋风李逵》,改写了架子花脸只能担任配角或中、小型剧目主角的历史,开拓了其艺术表演的新领域,提升了架子花脸在京剧行当中的位置。

袁世海践行他的老师郝寿臣早就明确“要发展架子花脸,必须丰富架子花脸唱腔”的艺术奋斗目标。在继承郝派的基础上,开创袁派架子花脸艺术流派!袁派表演艺术风格,成为架子花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批具有时代新意、血肉丰满、声情并茂的舞台形象,气势如虹地叱咤京剧舞台几十年!广大观众熟悉他,誉之为“活曹操””、“活张飞””、“活李逵”、“活鲁智深”……

功在传帮带,功在传承与创新

袁(世海)、李(少春)、叶(盛兰)、杜(近芳)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中国京剧舞台上的优秀艺术家阵容。杜近芳在谈到袁世海对当年的自己作为青年一代的传、帮、带时回顾到:“1949年,袁世海先生已是红遍大江南北了。李少春编剧、袁世海导演的《野猪林》也问世了。李老师托袁老师寻找一位理想的林娘子扮演者。袁老师就发现了我,那时我16岁,约我到上海演出一个月的传统戏。王少卿提出:‘袁世海捧捧我们近芳,《霸王别姬》、《凤还巢》都可以唱。’两位老师欣然答应。善于调查的袁老师一贯强调阵容,说:‘姑娘还有一出王老的《孔雀东南飞》呐,谁的焦仲卿?《玉堂春》谁的王金龙?《贩马记》谁的赵宠?我们请了和梅兰芳大师合作的姜妙香。’就这样,我们在上海演出一个月,天天爆满,紧接着就是一口气演了近两个月的《野猪林》。观众在欣赏老师们艺术的同时,对我也就熟悉了,实际上老师们对我就是传、帮、带。”

袁世海非常关注并积极投身到青年演员的培养工作。他台上带,台下教,先后收徒20余人,学生不仅有京剧演员,而且还包括评剧、汉剧、晋剧、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的演员,并且不收分文。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说,先生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使得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著名京剧艺术家于魁智也是袁世海当年“破格提携”的后备力量之一。于魁智回忆自己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袁世海所在的剧团,历时20年在袁世海身边观摩、学习。入团不久,他跟随袁世海到东北巡演,在鞍山一次特殊的机缘,袁世海破格让他在名家云集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饰演关羽。于魁智说,当我扮好关公即将登场,袁先生说:“小子,放开了演,错不了。”简短的话语给了于魁智无穷的力量,演出第二天,当地媒体以“小关公轰动大鞍钢”为题,对于魁智报道鼓励。

袁世海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传承与创新。《霸王别姬》是袁世海的代表剧目,梅葆玖回忆说,梅兰芳第三次访日,就是袁世海先生一同去演出的,他与梅兰芳多次合作《霸王别姬》,“文革”结束,又与自己演出过《霸王别姬》,梅葆玖说,先后与梅兰芳父子合演过该剧,在京剧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了。袁世海对《霸王别姬》做过一次“国际版本”的创新。杜近芳回忆1956年随袁世海为赴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四国演出《霸王别姬》时所做的创新时仍历历在目。杜近芳说,那次要求在50分钟之内演出全部的《霸王别姬》,作为大型剧目登上国际剧坛的试点。袁世海老师非常民主,对我说:“咱们笨鸟先飞吧,一起来浓缩时间。”我说您主笔,我上梅先生那里汇报、请教。于是,我们从头场就加强了人物的表演。袁先生的“垓下歌”最后用哭泣声唱,想到末日惨痛泣不成声……我们在国际上演红了,梅先生很是欣慰,激动地说:“你们把《霸王别姬》又创新了,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舞台。”

“磅礴浩气起沉雄,追慕有旗帜,往复百年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袁世海艺术研讨会上用深情的诗句表达着每一位与会者对袁世海先生的缅怀和追忆。

纪念和缅怀袁世海先生,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传承 精神财富 袁世海诞辰百年纪念活动 袁世海 京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