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专题调研报道

稳定就业 变“要我搬”为“我要搬”

2016年04月18日 09:04 | 作者:刘彤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抬头,眼前是丛林覆盖的连绵群山;

低头,脚下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这四面环山的山坳里,还生活着这样的人家:房子是用简陋的木板搭建起来的二层小楼,一楼是羊圈、狗舍以及堆放杂物的地方。几块破旧的塑料板、木板把二楼隔成了几间卧室、厨房。目光所及之处,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角的一台老式黑白电视机是唯一的家用电器。

“一到过年,家里会挤着十几口人。有父母、五个兄弟姐妹,还有亲戚、邻居。”在家排行老二的春芳告诉记者,“我们不敢搬出去:没有收入,也不适应外面的环境,没办法生活。”腼腆的春芳看上去大概20岁出头,她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哄着怀中刚满一岁的妹妹。

这是记者跟随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在广西都安县大兴镇国龙村吞屯队看到的一幕。虽然吞屯队曾有3户已经搬迁到拉温扶贫生态移民点,但依然还有11户51人留守在这里。年轻的男子以外出务工为主,老人和妇女则在家中照顾小孩,平时以种植玉米、桑叶、牧草维持生计,人均耕地0.55亩。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吞屯队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有3150元。

“我不识字,再加上这里没修路不好走,出去打工也不方便。我大姐在广东打工,有时会寄回来一两千块钱,一般都给弟弟妹妹上学用了。”春芳说,她有两个读初中的弟弟和一个读小学的妹妹,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翻过眼前这座山,再走到城里去坐车到学校。记者算了算时间,从在路边下车徒步走到山坳里,大约用了40分钟。“冬天早晨太黑,就拿个手电筒;要是遇到雨天山路很滑,就很危险。”春芳补充道。

在和村民交谈中,调研组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要我们搬也行,但以后怎么生活?”“在这里还能靠土地生活,出去了啥也没了,没有收入,只有一个空房子。”“山外面那个环境不习惯,不适应。”……

这样的声音,让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湘西州政协副主席田岚颇有感慨:“土地是农民的根,让他们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守护的土地,这的确需要勇气。‘要我搬’和‘我要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需要农民的传统思想有一些转变。如果群众不是自愿搬走,那他们还会再折返回来。除非有就业保障,给他们提供收入来源。”

对此,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表示赞同。他认为,易地搬迁要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为搬迁对象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方式,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从而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 就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