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精准扶贫的基本路径

民建钱学明:医疗下沉 教育上浮

2016年05月16日 11:25 | 作者:钱学明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去年召开的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了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六亿多人口实现脱贫,但目前全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要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必须找出这些贫困人口至今尚未脱贫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精准识别中我们发现,有两种情况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一是家庭成员患病。据统计,目前全国贫困家庭中40%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家庭子女多。农村贫困家庭往往子女多,家庭负担重。这些贫困人口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往往难以实现脱贫,需要政府提供帮助,消除贫困。政府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精准扶贫,选择合适的路径极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斩穷根”,避免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就要求我们办好医疗和教育。对此笔者建议:医疗下沉,教育上浮。

医疗下沉,就是要办好乡镇卫生院,让农民就近看病,减少医疗费支出。

按照现行政策,各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报销比例不同,以阑尾炎手术为例,在县医院看病个人承担的费用是乡镇卫生院的5倍,市医院增加到7倍,省医院约10倍。一旦卫生院办不好,农民被迫去上级医院看病,将会造成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现实状况是,乡镇卫生院很难办好。由于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一体,存在医护人员在待遇和前途上的巨大差距,乡镇卫生院留不住医生,作用没办法发挥。

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关键在于留住医生”的提案,在广西上林县实施。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实行“三不变”和“三统一”: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以确保改革稳定推进;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不变,以确保其公益性;收费标准不变,以确保群众利益。县医院对县乡两级实行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筹安排。县医院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卫生院有了医生,提升了服务能力;群众在“家门口”看病,不再难不再贵,实现了“三赢”。可见,通过改革,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医生到卫生院为农民治病,方便群众看病,小病不至于拖成大病,才能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是精准扶贫最简便、最可行的路径之一。

教育上浮,就是实施教育移民,贫困山区初中集中在县城。贫困山区的乡镇一级初中往往办不好。大量的初中学生只读两年半,春节后即跟随父母出去打工。初中没有读好,初中没有毕业,贫困代际传递就在所难免。

山区的乡镇初中办不好,是东西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叠加的必然结果。由于很难将各个专业的优质师资留在条件仍然艰苦的山区乡镇,与其说想方设法引导老师下到山区乡镇,不如请孩子们上来县里读书。

民建中央从2009年起在全国10个省(区)开办了80多个教育移民扬帆班,把贫困山区的小学毕业生直接安排到县城中学读初中,并为学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截至去年,已经有近2000名学生毕业,绝大多数考上了市、县重点高中,少数上了职业高中。每年2400元的生活补助,没有了抚养孩子的负担,家庭也容易脱贫了。

在扶贫攻坚的今天,统筹各方面扶贫资金,县城集中办好初中是完全可行的。这些孩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的人才,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社会问题,一举多得。因此,医疗下沉、教育上浮,应该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路径。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会主委,广西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

编辑:秦云

关键词:乡镇医院 扶贫攻坚 教育 钱学明 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