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需求6万亿

2016年05月30日 10:19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2,产业化的理念发展艺术金融

“艺术金融是一个经济或者金融概念,千万不能单纯地看作一个产品,一定要用产业化的观念来看待艺术金融。”西沐强调。在他看来,艺术金融是一个至上而下的产业链条,不仅有自己的产品体系,还有独立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应的支撑和服务系统,只有建立起相应的产业链条,艺术金融才能按照产业化的理念发展。“只有以产业化的理念,艺术金融化地才能发展持续、长久。”黄文叡说。

然而,在目前,因为产业链诸多相配套的环节严重缺失,艺术金融化发展的步子走得小心翼翼,西沐说,“金融机构看艺术品市场感觉水很深,不敢贸然进入,无从下手,而艺术市场看金融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切入。”

艺术金融化产业链发展面临重大缺失,西沐、黄文叡以及鼎艺艺术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陈波阐述了自己对产业链有待完善的看法。首先,艺术金融化需要建立两个行业对接的保障体系,比如艺术品的鉴定、评估定价机制、咨询顾问以及艺术品确权等,建立艺术金融化的支撑体系,是文化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的前提。

其次,艺术金融化缺少衔接的平台,艺术金融化的核心是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这是艺术金融发展的大方向。要适应这种发展,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点对点、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上,必须建立更广泛,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能够让大众参与,实现艺术与金融的对接。

再者,艺术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艺术品评估的核心就是定价,但目前,我国没有一家具有公信力的估价机构,也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

此外,艺术金融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艺术品退出机制和体系。目前,我国艺术品退出主要依靠拍卖,不仅公信力不足,而且单一且狭窄,严重阻碍了艺术金融化进程的发展。如果没有形成多元的退出渠道,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退出机制,资本进入就成问题。

而陈波认为,保险和仓储的缺失也阻碍了艺术金融化的发展,“保险是艺术金融化基础缺失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保险,艺术品仓储和典当才能发展起来。”

此外,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监管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在艺术金融化发展过程中,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的力度和程度、具体落实和执行都需要相应的监管。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与此配套的服务业,比如艺术顾问、咨询等业务,服务是其发展的核心。

目前,国内的艺术金融化更多的是产品层面,比如基金或者信托;当然也有文交所这样的交易形式,或者一些公司提供增值保值的平台,还有一些提供一些艺术品金融的咨询服务。虽然诸多金融机构在艺术品产品交易、服务业都有尝试,艺术金融发展的亮点已经有了,但是目前缺乏的是具有前瞻性、产业化的理念,来把这些点连接、延展,形成一个产业链。在宏观层面缺乏这种战略规划的研究,缺少相应的政策、对策。西沐认为,

“只有形成具有共识的机制、有了交易平台和支撑体系,金融资本和艺术资源的对接才有基础。”

而在这些需要建立的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正如黄文叡所言,“一旦这种架构建立起来,将带动中国之前并没有的产业,这是一条很看好的产业链。”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中国艺术品市场 潜在需求 6万亿 艺术资源 金融资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