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簪花饰面总多情:浅谈古代的妆容服饰文化

2016年06月03日 14:21 | 作者:陈佳 |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古代诗词中不乏描绘服饰的句子,读来颇觉感人,尤其是髻上簪钗、描眉点唇的诗句,往往把着装者的情思表现得相当细腻,以至让读者为之动情,甚至永久难忘。

古代女子足不出户,而丈夫或情人又免不了远行奔前程,因而也就有了关乎别离和思念的话题。别管是女子自己做诗,还是男性文人揣摩附加感受,再或是诗人以此为题,暗喻其他,总之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有价值的服饰资料。


720e0cf3d7ca7bcbaf686c60be096b63f624a86a


0df3d7ca7bcb0a46f9808b2b6863f6246b60af05


U11794P1275DT20150110201911


精致、细腻、贴切,是今天所稀缺的,因而有时间的人不妨读一读古诗,体会一下,重温那慢节奏社会里的情感,那种隐隐的、深深的情。

仅以头上的佩饰诗句来读,就能领略许多。宋代戎马诗人辛弃疾在《祝英台近·晚春》中,将深闺女子与情人在杨柳岸边的分别情景,描述得凄凄切切:“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古人头上的钗是两股,簪是一股,因而情人分别有分钗相赠的习俗。南朝梁陆罩《闺怨》中即写:“偏恨分钗时。”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里描绘,身处海上仙山的杨贵妃“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她“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为了“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她决定“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钿合”是镶嵌黄金螺钿的盒子,多为漆制首饰盒。这样,将钗的两股,捎去一股,留下一股。盒的两爿,捎去一爿,留下一爿。这当然是古代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贵妃得宠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而“六军不发无奈何”时,又“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从中都能看出头上佩饰所隐寓的社会语言。

女词人李清照写词应该更有亲身感受的文化深度。她有一首《菩萨蛮》:“绿云鬓上飞金雀,愁眉敛翠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这里将古时一对夫妻在临别时的缱绻之情,描绘得恰如其分。主要是通过女性发式、面妆、佩饰、衣服原料来表现内心活动,堪称绝妙。

元曲中也有不少类似以头饰来表达想念的句子,写起来更直白。如王鼎《一半儿·题情》四首曲子中的第一首:“鸦翎般水鬓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还有贯云石的套曲《一枝花·离闷》,其中一段为:“花钿坠懒贴香腮,衫袖湿镇淹泪眼,玉簪斜倦整云鬟。”活生生,真切切,这还不算最感人的。有无名氏作《红绣鞋》中,写女主人公在描花样时,竟不知不觉写出了远去的恋人的名字,结果更加伤感,于是,“裁剪下才郎名讳,端详了辗转伤悲。把两个字灯焰上燎成灰,或搽在双鬓角,或画作远山眉”。说心里话,这可真够有创意的,恐怕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能这么活在诗中。

有几句词,总让我难以忘怀。前述辛弃疾的“烟柳暗南浦”后,有“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她把头上的簪子取下来,一个花瓣儿一个花瓣地数过,每一个花瓣儿代表情人的一个归程。数一数,心上人何时归来。可是,才刚数过将花簪戴回头上,又不放心,再次取下来重数。那份思念,那份期盼,有谁能理解呢?

当然,也有借服饰来说别的事的例子。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代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原是欲考进士,特意在试前写诗给主考官张籍,意思是说:“我这样的文章合不合现在的标准呢?”而张籍本人也有近似的诗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这是拒绝唐宪宗时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收买,故诗名为《节妇吟》。

头饰是物质的,面妆也离不开螺黛和胭脂,但它们同时又是精神的,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思潮、一种理念,这就是文化,服饰文化。

编辑:陈佳

关键词:簪花饰面总多情 浅谈古代 妆容服饰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