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比2010年提高1.51岁

2016年07月25日 10:56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1.51岁

7月20日,国家卫计委公布《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梳理了去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利用增速放缓,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病人医药费用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

数据1.居民健康水平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

婴儿死亡率由2014年的8.9‰下降到2015年的8.1‰

孕产妇死亡率由2014年的21.7/10万下降到20.1/10万

以上三个指标均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数据2.居民年均就诊5.6次,年住院率15.3%

门诊总量增幅

2015年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增长幅度为1.3%,低于前四年5.3%的年均增幅

住院总量增幅

住院总量比上年增加613万人,增长了3.0%,低于前四年8.2%的年均增幅

数据3.民营医院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

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占医院总数的52.6%

非公医疗机构诊疗量已占到全国门诊总量的22.3%

数据4.医疗费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4.7%

人均住院费用上涨5.1%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6.6%

乡镇卫生院门诊费用上涨4.2%

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上涨6.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5%

国家卫计委解读表示,医药费用增长受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模式,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快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和规范医疗行为,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数据5.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

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40587.7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为295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0%,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30.88%,社会卫生支出占39.15%。个人卫生支出占比29.97%,比上年下降2.02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规划降到30%以下的目标

数据6.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1人,比上年增加0.09人;注册护士2.36人,比上年增加0.16人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4年4.83张增加到2015年5.11张

数据7. 约2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全国共约2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112.5亿元,比2014年增加14.6亿元,共扶助受益993.3万人

■重点解读

推进分级诊疗第七年病人依然“扎堆”大医院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启动了“新医改”,提出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然而,从公报统计的数据看出,在推进分级诊疗的第7个年头,居民就医流向没有明显改善,依然“扎堆”大医院。

大医院门诊量占比增长

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56.4%,比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

医院门诊量占比40.0%,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其中三级医院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19.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基层医院诊疗人次下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 43.4亿

医院诊疗人次 30.8亿

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1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下降0.2亿人次

基层医院入院人次减少

从住院人数看,医院占76.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9.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613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57万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数

医院住院人数

基层医院床位增加数占新增总数7%

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1.5万张,其中医院533.1万张,占7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1.4万张,占20.2%。与上年比较,全国床位共增加41.4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6.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3.3万张,占新增床位总数7%

国家卫计委解读表示,这意味着大医院门诊量增速快于基层门诊量,病人依然向高级别医院集中,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