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明代饶平土楼被暴雨冲塌 修复资金让地方不堪重负

2016年09月08日 14:16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彩楼,整座环形围楼的结构已不完整,该楼是饶平县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

今年6月的一场暴雨,致使明代土楼新彩楼的几间房屋轰然坍塌,也让潮州饶平县数百座年久失修的土楼再次显露于公众视野。

饶平县唯一一座国家级土楼道韵楼目前也处于危险境地,列入保护单位的土楼,当地财政尚难有财力维护,其他未列名录的遗存土楼,大多地处落后偏僻山区,处境更加堪忧。“倒掉的土楼就永久性消失了。”饶平县上饶镇文化站站长张世林说,他小时候镇上还有80多座土楼,现在大多数已倒塌,只剩下17座,保存完好的不多。

国家级土楼成危楼

“那天中午我们刚吃完饭,突然看到土墙上的泥土往下掉,全家赶紧往外跑,什么东西都来不及拿。”在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58岁的张翻仔说起3年前家中房子倒塌的事,至今记忆犹新。

张翻仔家可不是普通农家房子,而是当地土楼中的佼佼者——镇福楼。镇福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为三进三围的椭圆形建筑,直径东西90米、南北98米,是饶平最大的土楼,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福楼并非个案,饶洋镇赤棠村的新彩楼是饶平县境内最高的土楼,也是当地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明代土楼,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今年暴雨频频,新彩楼在6月又塌了2间房屋,这是近两年多来该楼第三次发生局部倒塌。

近日,记者走进新彩楼,发现整座环形围楼的结构已不完整,正门左侧相连4间房屋全部坍塌,使得原本完整的环形土楼赫然露出一个大豁口,右侧豁口旁5间房也已基本倒塌,其中靠近豁口的3间仅剩外墙。豁口附近的土墙已搭上建筑支架,据现场维修工人介绍,这是为防止土墙进一步倒塌所采取的临时加固措施。

新彩楼没有倒塌的部分,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大部分房屋被闲置,蛛丝遍布;不少黄泥土夯筑的外墙体已多处出现裂缝,有些屋顶的瓦面已歪扭变形,内部一些起支撑和稳固作用的木架已严重腐烂。

据饶洋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新彩楼是饶平县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以三进三环围为建筑布局,呈圆形,共4层32间屋,曾有400多人居住,但村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外迁,目前只剩下两三户人家留守,该楼发生倒塌后已成危楼。

同样,饶平县唯一一座国家级土楼道韵楼也处于危险境地。记者走访了解到,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道韵楼,以国内最大的城堡式八角客家土楼著称,今年4月26日,由于年久失修和风雨影响,该楼东南面的两间房墙体发生倒塌。记者发现,该楼多处出现墙体倾斜、外墙剥落等问题。据介绍,在当地有关部门召开的道韵楼抢险工作会议上,省有关专家给出评审意见,认为道韵楼现属于危楼,局部倒塌的地方应做好支撑防护工作。

住户渐离失去维护

饶洋镇文化站站长詹仕校介绍,该镇原有36座土楼,目前还剩十几座,大多已不太完整,而保存较完好的只有一座。而这也是饶平县土楼群的普遍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饶平境内的土楼在鼎盛时期有600多座。据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饶平登记在册的土楼为217座,公布为文物名录的土楼有8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这些土楼分别有圆形、八角形、椭圆形、四边形、马蹄形、半月形等,建筑年代最早为明代,最晚为近现代,曾被我省普查办列为2009年广东省十大重要发现之一,同时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要发现。

据饶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刘树宏介绍,土楼最早建筑年代为明代,由于年久失修,加上长期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导致土楼破损、崩塌以至消失。目前剩下的这些土楼,明清时期始建的大部分土楼破损严重,保存状况较差,部分有随时倒塌的危险。

谈到土楼倒塌加剧的原因,张世林认为,主要是由土楼的建筑特性和时代特性决定的。饶平土楼是由生土、木和瓦构成的建筑物,最怕风雨的侵蚀,需要长期的维护,才能确保稳固性。但随着城乡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不少土楼住户纷纷搬离,到楼外建新房居住,加上部分住户长期在外打工,使土楼失去了居住者的维护。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下,墙体一条小小的裂缝都能“发展壮大”,从而导致整个墙体崩塌。而饶平山区经常遭遇台风袭击,也会加速土楼的崩塌。

而要修复倒塌土楼,也遇到了多重困难。张世林告诉记者,土楼是间间房屋相连的建筑,如要维修其中一两间,则必须要对其它房间尤其是相邻房间进行统一修复,修复工程量大,单靠村民筹资难以完成。而现在急需修复的往往是危房,没有一定资质和水平的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难以胜任修复工作。最重要的是,由于大多数村民不愿再住土楼,更不愿再花钱维修重建旧房,村民的意见也难统一。

刘树宏坦言,目前土楼保护难度大,全面修复的目标还无法达到。鉴于土楼的修复工程量大、维修难度大,所需资金量大,使地方经济不堪重负。

凝聚社会力量护楼

据了解,饶平县正在抓土楼文物点的保护抢修工作,已经开始对“国宝”道韵楼进行抢险加固工作,“省宝”新彩楼和镇福楼的抢险加固方案已基本完成,也已安排省级、县级财政资金,对存在隐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润丰楼、镇福楼、南阳楼等进行抢修。

刘树宏介绍,根据文物保护有关法规,凡是对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进行修复的行为,都要逐级进行相应的申报。对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韵楼,他们正积极申报道韵楼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加紧完善道韵楼整体修缮方案设计,争取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润丰楼、新彩楼、镇福楼、南阳楼的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上报,争取省文物局专家评审通过。此外,也正在申报年度国家、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

其实,当地也一直在探索多样化的土楼保护和开发之路。饶平境内的土楼,只有道韵楼十几前被开发为旅游点。道韵楼所在的三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多年来都是由道韵楼所在的南联村村委和热心老人管理经营,模式比较粗放,加上管理经营资源的局限,导致道韵楼很难开拓出新的旅游市场。目前,相关部门在寻找合适的运营商来经营道韵楼。

目前,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已将土楼群列入旅游整体规划中,将土楼纳入保护。但是,饶平土楼群的保护和开发仍面临重重难题。记者一路走访了解到,由于饶平山区交通条件不便、旅游业发展落后、土楼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一时之间土楼旅游难成气候。

饶平土楼的出路在何方?刘树宏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学习福建省保护、开发土楼的经验。同为土楼建筑的福建土楼已于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名扬天下的“世遗”项目。

实际上,饶平土楼和福建土楼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邻,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各有千秋,各级政府应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对土楼的保护和开发进行调查、研究、论证,提出相关对策,并制定出有关土楼保护开发的政策、规章制度,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到土楼的保护开发利用上来,努力打造与福建土楼齐名的文化品牌。

编辑:陈佳

关键词:明代饶平土楼 被暴雨冲塌 修复资金 让地方不堪重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