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职业打假人盯上购物网站:有师傅带着徒弟打假

2016年09月11日 09:35 | 作者:李铁柱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诉讼内容成模式

多数以包装标识为由起诉

北青报记者查询近年来食品权益案件涉及职业打假人的案例发现,他们在起诉内容上也形成了相应模式。

唐先生在某超市购买10瓶进口葡萄酒,购买后发现涉案葡萄酒没有中文标签,没有标注中文名称、配料表等内容,于是向食药局举报。后食药局认定超市销售的葡萄酒违反法律,对超市作出行政处罚。唐先生与超市协商没有结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超市承担退货及价款10倍赔偿。后法院支持了唐先生的诉讼请求。

类似唐先生这样的职业打假人,以商品包装、标签说明、成分标识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然后向经营者索赔的案例非常多,他们认为,食品标签、说明书、成分标识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不是标签瑕疵,而是生产者、经营者“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并以此理由提起诉讼。

在起诉对象上,他们几乎都是以销售涉案商品的经营者作为被告,很少有以生产者为被告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以经营者为被告是最为经济的诉讼方式,而以生产者为对象会存在生产商在外地、不好找人等情况,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在诉讼要求上,他们一般不要求追究经营者的违约责任,而是向经营者主张食品安全责任并要求10倍赔偿。

现网购职业打假人

多选择大网站

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职业打假人也将目光投向了购物网站,并出现了一批专盯网站的“网购职业打假人”。在一些地方的法院,网购维权案件中原告为职业打假人的甚至占到了全部案件的9成。

王女士在天猫、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上分别购买了多种商品,涵盖电器、食品、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随后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商家涉嫌虚假宣传为由分别将生产商起诉至法院,除了诉请退还购物支出外,还要求获得相应的赔偿。通过这种方式,焦女士半年之内共提起了7次诉讼。

北青报记者查询案例发现,目前国内较大的购物网站几乎都曾被职业打假人起诉过,比如,某购物网站曾经被3名消费者起诉了50次,其中两人承认是职业打假人。

在这起案件中,两名职业打假人在某购物网站上购买了即食燕窝,他们认为涉案商品外包装标明的配料中含有芦荟,但国家规定如果芦荟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证明能食用,是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便起诉到法院,要求“退一赔十”。最后获得法院支持。

在网站选择上,网购职业打假人选择的网站一般都是大众熟知的网络购物平台,如天猫商城、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网站,这些购物网站销售量大,涉及消费群体也大。比如,一名职业打假人专门在某著名购物网站上买行车记录仪,然后就去法院起诉,先后买了10几次之多。

在网购职业打假人案件中,还出现了一种情况,打假人首先会去实体店购买认为有问题的商品,然后起诉实体商家,在获得支持后,他们会再到购物网站购买相同的产品进行起诉,法院曾经出现过某款产品被不同打假人在不同网站多次购买然后网站被多次起诉的情况。

而在购买的商品上,网购职业打假人一般选择购买食品、保健品类商品,“这类商品更容易在标签上挑出毛病。”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职业打假人 购物网站 师傅带着徒弟打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