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将致富种子播进希望的田野

民建青岛市委支持会员参与农业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6年10月08日 08:56 | 作者:代桂云 任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青岛10月8日电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任蕾) “看这个,这个大!”65岁的周庆文拨开缠绕的红薯秧,用手把根部的土壤扒开,露出一个胖嘟嘟的大红薯。他小心地把土全扒开,四个大小不一的红薯紧紧地挤在一起。几个人围在他身边,看着他把一个细长的红薯挖出来,然后一掰两半,露出鲜黄的心儿。

周庆文是青岛市黄岛区宝山镇中山前村的村民。今年,他与民建会员企业——康福莱现代农业公司签订合同,从自家14亩地里,拿出两亩种植红薯。8月底,他和村委书记周垂洁一起,陪着民建黄岛区委副主委、康福莱集团董事长薛平,到地里查看红薯的长势。

中山前村是省级贫困村,村庄位于丘陵地带,基本上靠天吃饭。该村是康福莱的一个红薯种植扶贫基地,也是民建青岛市委重点推进的一个精准扶贫项目。该村今年共种植了100亩红皮黄心红薯,为了打消农户的后顾之忧,康福莱采取“公司+农户”的合同种植经营模式,与全村20多个农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并对这100亩红薯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储存。

精准扶贫不当“看客”

青岛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格局,农村人口众多,占全市总人口的30%多。全市认定的6.5万贫困人口,至2015年年底,已脱贫3.5万户,剩下的3万户贫困人口,大部分在农村。没有农民的脱贫,精准扶贫就是一句空话。市委书记李群提出:“不让一个农村贫困人口‘掉队’。”今年2月,青岛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的意见》。其中提出,2016年底,实现市定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全部摘帽。

为响应全市精准扶贫的号召,民建青岛市委专门制定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号召全市广大民建会员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并组织对接了多项扶贫项目。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青岛市委主委于萍对会员提出明确要求,“广大会员要切实增强参与精准扶贫的使命感,靠前站位不缺位,积极主动不当‘看客’!”

“农业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解决农产品的‘出口’而不是‘进口’,必须用产业来带动。”据薛平介绍,今年只是一个初步尝试,下一步,公司将与中山前村委会、承包户一起协商成立合作社,实行“两分红两带动”的扶贫模式,即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劳动力入股分红和技术带动、就业带动,实现了扶贫资金变股金、贫困农民变股民。按照他的设想,5年内将扩展红薯种植规模10000亩,让红薯产业成为支持农民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

“扶贫+旅游”模式

站在平度市明村镇沃憩蓝莓扶贫产业园里,就像置身一个水果主题公园。蓝莓种植园、映霜红桃采摘园、秋月梨园采摘园、儿童牧场、野炊露营地……“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荒沟”,范家集村委书记郭少明指着前面的一块地说。目前,这里已成为一处四季瓜果飘香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被确定为青岛市精准扶贫产业基地。

蓝莓扶贫产业园由鑫雷音控股集团投资成立的沃丰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民建市直总支副主委、鑫雷音控股集团总裁盛会亮介绍道,产业园位于三合山旅游景区,是明村镇规划的“1+4”扶贫旅游格局(1是红色旅游,4是四大农业观光采摘园)中的重要板块之一。该镇提出了“扶贫+旅游”的模式,着力打造“悠然三合山、徜徉百果园”主题旅游特色风情小镇,以此带动周边4个省级贫困村、7个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蓝莓扶贫产业园在“扶贫+旅游”方面积极探索,采用与周边旅游资源捆绑推介的模式,为团体游客设计出农业观光体验一日游项目;同时,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目前已使周边7个村庄的13户贫困户及40余户边缘贫困户成功脱贫。    

“活很轻松,一点也不累。”53岁的陈云香在园区负责管理4个蓝莓大棚,由农民变身为每天上下班的“工人”。一个月工作26天,加班有加班费,每月能挣1500元。她对这种旱涝保收的生活方式很满意。“比种地合算多了,自己种一亩地一年只剩1000多元。”54岁的郭村村民邢学广,将自己的3亩地流转给园区,自己到园区打工,一年可增收4万多元。

“我们将重点推进一些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突出产业扶贫。”民建青岛市委驻会副主委王继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民建市委将继续发挥会员优势,推进这些精准扶贫农业项目,让对口帮扶的贫困农民不仅能够脱贫,还能持续增收,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建 青岛市 农业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