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新农合基金“跑冒滴漏”:报销造假让“救命钱”流失

2016年12月08日 17:26 | 作者:彭卓 吕诺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管理有漏洞 骗保钻空子

随着新农合基金总额增加,以及社会流动性增大、就医流向变化,不法分子开始钻新农合管理的空子。有关专家指出,近期出现的案例,反映出新农合制度中仍然存在监管体系有待加强、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异地就医监管难。记者调查发现,跨省异地就医是新农合骗保的惯用伎俩。异地就医的参合患者,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出院后,带着诊断证明、住院病历、费用明细清单、收费依据等单据,回所属乡镇审核报销。由于各地付费标准不同、收费票据款式不一,公立医院开具的财政监制票据防伪性不强,地方农合部门、医疗部门审核时较难分辨。

据了解,新农合经办机构大都通过电话核实报销者是否住院,因就医人数众多,无法每个发票都查;一些大医院业务繁忙,无暇理会此类询问。有的医疗机构还与不法分子合伙做伪证。

——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目前,国家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国家信息系统与各省系统逐步互联,省级平台和医疗机构平台并未全部联网。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监察专员聂春雷曾表示,我国医疗机构众多,过去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一个医院一个信息系统”“一个医院一个孤岛”,犯罪分子钻了全国医保系统尚未联网、异地审核难度大的空子。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存在违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表示,乡镇卫生院屡屡发生小病大治、挂床住院、虚开治疗费用等问题,违规现象频现。如2015年贵州某市破获的一起骗取新农合基金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400余万元,监管部门的失位难辞其咎。

全面“医保漫游”亟待提速 违法行为必须严查

农民“救命钱”屡遭套取、欺诈,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及对新农合制度的信心,减弱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实施力度,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

为方便近3亿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异地就医问题,国家相继推出“医保漫游”政策。全国27个省份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辽宁、吉林等8个试点省份签署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服务协议,参合患者在出院窗口直接结算报销。聂春雷表示,全面“医保漫游”可有效减少新农合骗保行为。

专家认为,新农合是国家福利和基本保障。一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参合农民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还需对违法人员严肃排查、严厉追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专家指出,需严格执行审核报付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关键环节的审查,尤其要对异地就医大额发票加强核查。同时,健全稽查制度和违规追责制度,堵住基金不合理流失渠道,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追缴资金,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在长效机制方面,专家强调,杜绝新农合资金“跑冒滴漏”必须实现医保联网,还需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会同财政部要求建设完善全国新农合异地就医信息体系,使其具备转诊、结算等管理功能,联通定点联网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信息共享。专家指出,强化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关联个人诚信档案,可有效杜绝假发票等行为。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新农合 基金 报销 农民 返贫 欺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