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长沙市政协委员披露医疗行业内幕

被滥用的体外碎石

2016年12月26日 15:24 | 作者:陈彬 | 来源:湘声报
分享到: 

34岁的卓海军现在一弯腰就感觉疼痛。半年前,他被检查出双肾结石,在一家医院3天内做了3次碎石治疗后,石头仍没碎下来,左肾却出现了鸡蛋大的肿块。


12月5日,曾昕委员(左)与易成然教授就一例因重复体外碎石导致患者肾萎缩的案例展开讨论。 (龚化)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长沙市政协委员、律师曾昕接触到了一群与卓海军有同样遭遇的人。她发现,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正在被滥用,本应严格控制频率和次数的体外碎石技术,给许多患者带来了无妄之灾。

近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曾昕写了一份关于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滥用现状加强监管的调查报告,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很快被大量转发。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医疗内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曾昕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制度,打击违规医疗机构。同时,她还提醒民众要正确看待体外碎石技术,避免因此受到伤害。

滥用后果已不容忽视

今年11月,肾结石患者李海峰(化名)前往长沙一家医院进行体外碎石。医生告诉他包打碎,“一次打不碎就打第二次,第二次没打碎就打第三次,直到打碎为止”。

李海峰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第一次碎石十分痛苦,碎石机在李海峰的结石部位不停地撞击,结石与体内管壁发生碰撞。“我当时只有靠数碎石机的震动次数来分散注意力,总共数到了1600多下,40分钟。”李海峰回忆说。

然而,第一次碎石并不成功。为此,李海峰进行了第二次,又因效果不佳做了第三次。但结石并没有被碎掉,反倒越长越大,李海峰出现了不适症状。B超显示,他左肾的肾盂、肾盏已经形成大块的铸型结石,右肾出现积液。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易成然是曾昕撰写这份调查报告的医学顾问,他见过的类似案例很多。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距今已有30年的历史。这一技术如果严格按照医疗流程使用,本身是安全有效的。”易成然说,但近年来这一技术屡屡被高频次、无限制滥用,所引发的并发症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尤其是对脏器的损害。

目前,在易成然所在的医院,肾结石患者中约有六分之一的人因体外碎石不当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有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患者肾功能丢失;平均每两个月就会有一例患者因不正确的反复体外碎石而导致一侧肾切除。

利益驱动下的反复碎石

如此高频次、超限次的重复碎石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弄清其中原因,曾昕多次前往基层医院调研,找医生了解情况。

曾昕发现,由于冲击波碎石适应征过度放宽,存在相当一部分医院在术前检查不完善的情况下即进行体外碎石治疗,甚至仅凭单项超声检查结果就进行碎石治疗。

此外,“在国内,类似的培训还没有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曾昕说,这也导致了一些碎石机操作人员在上机操作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次碎石不成功就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完全不管患者的身体是否能承受高频次的冲击波。

“少数有条件开展体外碎石业务的医疗机构以‘返点’等方式,收买没有条件开展体外碎石业务的基层医疗机构里的医务人员。”一家医院负责人称,本来一两次就可以碎掉的小石头,有的医疗机构为了多收费,会分几次反复碎;一些按医学常识不能体外碎的大结石,他们则会游说患者躺上碎石机。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之所以备受肾结石患者推崇,是因为该技术操作简单,不用开刀,费用较低。”曾昕说,由于医疗知识掌握不多,一些患者对体外碎石术“碎石不排石”的效果缺乏必要的认知。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政协 政协委员 医疗行业内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