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影评背后牵涉商业利益 评分机制有合理性也存缺陷

2016年12月29日 15:07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一家之言】

自媒体使得影评人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媒介主体性,他们从传统的内容提供者慢慢变成复合的媒介经营者,必然要开始顺从用户、改变文风。以往,人们大多强调影评要独立于片方、独立于官方,但现在另一重更隐性的依附越来越凸显,即对媒介资本的依附。如果话语被媒介资本绑架,服务于媒体运营、注意力经济、流量变现等,则根本有违于电影批评的独立性准则。

争议在于影评背后牵涉商业利益

评分机制既有合理性也存在缺陷

怎么理解近两年来中国网络影评所激发出的各种现象?尤其是进入微博、微信时代以来的各种喧嚣?最近《长城》与《摆渡人》等电影在豆瓣上评分极低等现象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各种讨论,我个人的态度也并非黑白分明,因为这里牵扯到关于作为艺术的电影与作为产业的电影之间的剧烈的撕扯,更牵扯到中国电影所连带的民族情感,还直接牵扯到网络影评的来源、历史与传统,及当下新变,不理解这些就不会真正明白问题所在。

这个泥沙俱下的暴力与口水齐飞的时代,其实也是中国电影评论的黄金时代。我把当代网络影评分为两类,一类是从90年代中后期论坛时代开始的影迷影评文化,主体是具有较高的电影知识、大量观影经验、专业或半专业电影评论者,他们往往拥有稳定的影评平台,持续发布观影评论,在网络上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影响力。这批人进入微信后,一些成了公众号的主要操作者。而另一类则是随着国产大片兴起而来发帖、回帖的网友,并且多为观后感或情绪发泄类型的文字,具有非稳定性和流动性。

这个分类和猫眼电影所分的“专业评分”和“用户评分”是基本一致的。网络影评必须同时看到这两者,这样才不会以一个笼统的判断,来平均衡量差异巨大的不同对象。但问题恰恰出在猫眼电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电影评分平台,它主要承担的功能是购票。当一个评价系统不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存在,就必然牵涉商业利益。猫眼的问题就在于,不管是平台自身还是片方,操纵“专业评分”更容易(因为评分人基数小),无论背后是否真有交易,这样的机制设计引来争议也是正常。

事实上,正是网络影评形成了二十年来的当代中国影迷文化,“批评自由”显然已经是知识界评论文艺作品的共识。我们当下所处的电影文化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其中大量来自民间力量,来自不断更新换代的网络影评人们的贡献。

但同时,专业的批评和赞许也是电影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之一,所以《中国电影报道》的文章所提出的忧虑——即担心电影评分机制沦为红包影评人吹捧或者恶意中伤影片的工具,也不无道理。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影评 电影 评分 媒介 内容 媒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