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朱士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进行时

2017年01月04日 08:56 | 作者:朱士中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已纳入宏观战略范畴,提升到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顶层设计的层面。目前,进行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已经成为各地、行业企业、地方高校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回首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在2016年的蓬勃发展,有三点深刻感触:一是政策大力支持,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到发改委等三部委下发的文件及“产教融合工程”项目的申报与遴选,无不显示出政府高层在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的决心和行动;二是省级跟进部署,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启动了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多个省份发布了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三是高校积极推进,全国已有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制定了转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向应用型转变。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发展形势喜人,让人备受鼓舞,满怀信心,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在全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可强行入轨、硬性要求或简单复制、盲目跟风,也不能一蹴而就。在前行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我们看到,部分转型高校还存在着同质化倾向,不少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是在高职专科基础上新建的,尚未走出新路,有些还出现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现象,为此,有人提醒这种“批量式”高等教育改革应当缓行。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构成非常丰富和复杂,在所处区域条件、行业背景、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学科专业、师资力量、支持条件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即使同一高校内部学科专业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应用性强,有的则较弱,很难一下子、“一刀切”式的集体转身。与传统“985”、“211”高校相比,这类院校在生源素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等各个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极大制约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步伐。比如地方高校中存在的生源素质差异,并不仅仅是高考分数的差异,还有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的差异,这些素质差异直接影响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深度和广度。再比如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的师资力量,尤其是从师范转型的高校,早已习惯固有教学模式的很多老教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缺少认知和经验,他们既缺少工程背景,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对培养人才仍停留在简单的备课授课上,对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等更是缺少经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对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再比如部分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部分新专业建设脱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培养目标仍然跟传统研究型大学亦步亦趋,不切学校实际和地方需求,其目标要么宽泛,要么传统,要么不知所云。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去思考转型后该如何走,也就是说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保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不走样、不偏离,这是已经或准备转型的地方高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每次改革拓新必定伴随着阵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也不例外,在它前行的道路上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落的烦恼,但我们对应用型转变的前景要抱有乐观的态度,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有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各级政府的部署落实,有众多高校的实践探索,我们有理由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新的一年,我们期待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要更多的聚焦在以下五个方面:聚焦确定合理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模式,聚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学科专业群平台建设,聚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类型向全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变化,聚焦“双师双能结构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仅仅有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有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我们要鼓励并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新常态下,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经济结构经历深刻调整,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深刻挑战,“互联网+”、网络协同等必将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进程中的“常客”和发力点,地方本科高校应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前布局,未雨绸缪,真正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大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院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朱士中 应用技术大学 改革拓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