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辽宁省政协委员康杰:保障农民“舌尖上的安全”

2017年01月11日 10:55 | 作者:康杰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2016年“五一”劳动节,我带全家去农村参加亲属的婚礼。亲戚家的小院不大,院内已经支起几个炉灶,碗筷家什有几大洗衣盆;院外饭桌一桌接一桌已经排开一溜儿,看来就准备开席。与亲属寒暄时,顺便问道:吃饭的家什这样多,收集起来很费气力吧?亲属笑答:老外了吧,现在农村都有专门做这个的,一个电话就好使!果然是“专业”队伍,一会儿工夫饭菜就上桌。

许多农村的喜宴就是摆流水席,宾客吃完了一拨,收拾收拾又上一拨。我们一上桌,女儿就皱了眉,“这不是被人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吗?还怎么用啊!”妻子随手拿起一瓶矿泉水把餐具再洗洗,眼尖的女儿一把抢过了瓶子,“这不是‘冰露’,是‘冰雹’!”矿泉水外包装几乎与城里超市的“冰露”一模一样。我本着息事的想法,说:农村污染少,冲冲就好。一顿喜宴弄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触动了一些感触。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说两句。

由此我开始关注农村食品安全的问题,并进行了调研。我们调研小组先后来到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农村进行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在某农村集市的销售人员处了解到,他们明知自己销售的产品是“山寨货”,在城里无人问津,而且吃不死人也喝不死人,所以都销往农村了。农村问题食品泛滥,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那些假名牌的“山寨货”,在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却转往农村市场销售。市郊、集镇私设屠宰场宰杀的畜禽,未经检疫就直接进入市场;肉内注水、注胶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农村的熟食品加工作坊收购病死畜禽,加工中使用工业碱、沥青等化工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的小饭店、婚礼宴会上卫生环境较差,从业人员大部分未进行规范的健康体检。

近些年,各级政府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可是监管和服务不到位,对不卫生、不合格食物流入市场的渠道把关不严,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没能全面覆盖,农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依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我写了《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向政协及有关部门反映。我提出:一要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二要利用12331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平台和开通食品安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调动消费者特别是农民的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由各县(市)区商业部门牵头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建立县、乡两级食品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让农民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三要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必须促进社会全员参与。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单位中选取代表担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重点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四要开展食品安全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集市、进商场的“五进”宣传活动,形成乡镇、社区、村民小组三级网格化宣传模式,让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维权意识。(潘跃 整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辽宁省政协委员 康杰 舌尖上的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