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郑必坚: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和中国共产党

2017年01月18日 10:08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二)这里着重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治国理政提出的十项重大方针,看党中央“继承传统”这一指导理念的突出发展。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和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而且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第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和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他还带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第三,关于新发展理念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为破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党中央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其提出的时代课题,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贯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和合”、不能“竭泽而渔”等文明传统。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和周恩来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等论述,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目标缺失、价值取向多元、价值准则混乱等问题,党中央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精辟阐释。他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第六,关于反腐倡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习近平同志这些充满政治智慧和下决心从严治党的有力论述,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推进反腐倡廉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还主持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他说:“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要求组织部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免和“能上能下”制度,着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他强调,“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做出表率。他希望全党各级干部“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特别是,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经验。

第八,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九,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像2000多年前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那样,同欧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强调,两千多年的对外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第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三)以上这十点,也并不完全。但仅从这十点,仍可充分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的每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方针中都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性。与此同时,又可以充分体会到,新陈代谢是思想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坚持“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举世无双的“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爱国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一体,“继承传统”与“赶上时代”紧密结合,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根”和“魂”。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6年全部历史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

面对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的持续深刻大变动,习近平同志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对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这个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深化。“不忘初心”,就要“继承传统”;“继续前进”,就要“赶上时代”。而归根到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始终坚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成为特别巨大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各族劳动人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创造力。

中华民族的一切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样的伟大人民、伟大民族,它的活力和天才是不可穷尽的,它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它的爱国主义传统必然具有特别巨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威力。任何抹杀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企图,都是没有根据的。

(三)我们今天弘扬的爱国主义,是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是因为她山川壮丽、辽阔广大,不仅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仅是因为她是我们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母亲,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今天是真正属于人民的了。

今天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的国土、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热爱在我们国土上用劳动和战斗创造了伟大历史并继续创造着更伟大历史的人民,热爱我们祖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进的明确道路。

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中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大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必须依靠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可以预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传统、赶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将是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大事件。

(作者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郑必坚 中华民族文明传统 中国共产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