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平时忙工作节日忙聚会 父母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7年02月06日 10:37 | 作者:彭文卓 |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年轻人的“尴尬症”

在上海从事证券工作的邹阳,春节长假回到了家乡山西太原,但他过得并不轻松。

“1月25日到家后,节前我就开启了应酬模式。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他说,“最忙的一天,上午见了初中同学,下午拜访高中班主任,晚上还安排了几个好久不见的朋友聚餐、K歌,晚上快1点多回家,我妈一个人坐在客厅看电视,等我回来。”

“一年到头,很少回太原,春节假期不能不去和老家的同学、朋友聚聚。”2月2日,大年初六,当邹阳回到了上海后,父亲打来电话:“儿子,假期你事儿太多,爸专门回乡下给你买的土鸡,你都没来及吃一口。”这时,他才意识到,春节长假,自己其实在家没吃几顿饭。

邹阳的情况,并非个案。

在去年的圣诞节聚餐之前,高若涵的微信朋友圈对父母一直是屏蔽的。“圣诞节那天我们三个人一起吃了饭,喝了点酒,聊了很多,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原来父母子女之间可以是一种朋友的关系,他们比以前更理解我了,所以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了解我的生活。”在此之后,她对父母开放了微信朋友圈。

今年春节前,高若涵早早就请假回国了。从小带她长大的外公年前突然去世,留下了70多岁的外婆一人在家乡,她想尽快回来陪伴外婆。“我想象中外婆的老年生活应该是跳跳广场舞、去老年大学学东西,我可以陪着她逛街,但回来后发现外婆只会在客厅里坐一下午,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有趣的话题可以开启我们的对话。”

“交流尴尬症”,成了中国家庭的一个典型特征。《报告》调查发现,在“联系父母的主要原因”选项的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子女是为了了解父母的近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了解父母的近况”越来越成为子女联系父母的核心原因。不过,在“联系父母的持续时间”上,有65.9%的子女每次与父母交流不足10分钟。

编辑:梁霄

关键词:工作 聚会 父母 陌生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