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父亲为攒人情费外出打工!如何改写亏损的农家账本?

2017年02月07日 17:17 | 作者:雷宇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姜红(应研究者要求,化名)的调研中,有一个详尽的家庭人情往来账本的样本。

这是江汉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农家,一家6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上两个孩子。家里主事的爷爷在一本本农村小学生的作业本上,一笔一划记录下家庭人情往来的账目,留下了一个家庭前行的行行足迹,也留下了乡土中国一个中部地区三十余年来人情往来的缩影。

打开这尘封已久的笔记本,纸页早已发黄,然而直观的数字背后,变化清晰可见,更让人触目惊心。

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以前,这个家庭的账本上数字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多以个位数为主,全部都在两位数以内。新的世纪到来后,数字攀升的节奏犹如激烈的鼓点摧人心魄。

2000年时,家里给最小的孩子办十周岁酒席,姨妈等至亲的名字下面出现上了百元大钞的记录,表叔等近亲送50元,远亲送20元,村里的白人情(村民之间)还保持着持续十多年的5~10元标准。一场酒席,家里人情收入1000多元,除去各种开支后净赚了300元。

2007年,爷爷60大寿,人情收入突破五位数,一下达到了12030元。这个阶段,伴随着如火如荼的打工经济勃兴,老人留守种田,父母已经先后到江浙打工,家庭整体收入也在加速增长,里亲外戚之间的手头也慢慢宽裕。

2009年,最小的孩子考上大学。姨妈的人情钱已经涨到1000元,达到8年前的10倍。而近亲的额度也增长到300~500元,即使村民的白人情中,100元以下的数字在账本上杳无踪迹。

这一次,这个家庭的人情收入总计有1.5万元,净赚5000元左右。除此以外,还有一笔额外的收入,乡村里兴起了给路费钱的项目,至亲和近亲每家要给100~200元,这个收入没有任何的成本支出,全部属于净赚。

2014年,家庭两个孩子中的姐姐结婚。至亲的开销标准已经统一到了3000元以上,这包括喜宴前登记的1000元情钱,还有婚宴上一份压箱钱,新年回门时一份打发钱,远亲和村民的送情也同样水涨船高,相应有了提升,村民名下的数额从100元变到200元地多了起来。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父亲 人情费 打工 农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