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94岁院士给妻子写情诗60年:一句承诺就是一生的约定

2017年02月13日 09:09 |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风雨相伴]

“他就是我的钻石

哪里还需要其他的钻石”

上个世纪50年代相识以来,冯端和陈廉方夫妇经历了反右,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历史时期。两个人的爱情,历经岁月和风雨,一路走了过来,是由于彼此的搀扶与陪伴。

1957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运动,当时在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任教的陈廉方,因为心理的恐惧和身体的孱弱,严重失眠,以致精神濒临崩溃。冯端在校系里颇受器重,陈廉方害怕影响他的前途,而不敢告诉他,自己便主动要求离职养病。

从教师岗位下来后,陈廉方觉得自己应该为冯端做点事,首先挑起了全家七口生活的重担。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匮乏,买粮食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为了给一家七口做饭,陈廉方天不亮就要起来,去新街口、丁家桥买菜。接着,陈廉方开始为丈夫做笔头工作,60年代,冯端著《金属物理》时,便为他誊稿画图。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只能凭手写笔绘,冯端论著严谨,往往数易其稿,陈廉方也就一遍一遍地誊抄。至于代写通知、回执等无关紧要的信件,更是不在话下。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冯端也未能幸免。1970年,南大在大礼堂开批斗大会,突然台上的人就点名冯端是证据确凿的特务分子,接着被拎到台上批斗。

冯端的哥哥冯康,解放前在苏州读高中。那时候全国的中学有一个传统,暑假里高中男生要参加军事夏令营,接受训练,军官则来自国民党的三青团。夏令营时,军官让每一个学生填一个表,参加复兴社,后来,复兴社成了军统特务的外围组织。“十几岁的男孩子哪里知道这些呀,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一段历史被人翻出来了。”问他还发展过哪些人,冯康被逼得没办法了,就开始编故事,说发展了他的姐夫、姐姐和弟弟。因为冯康是一位数学家,逻辑性特别强,所以编故事也编得滴水不漏,让人深信不疑。既然是自己的哥哥亲口说的,还能有假吗?于是,冯端便成为了“证据确凿的特务”,写检查,受审讯,后来,冯端还被下放到溧阳分校劳动。

在溧阳农场,住在农民的蚕房里,中午吃饭则要步行到老河口,往返一个小时。有口难辩的冤屈,让冯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曾策划在这一小时里到树林中上吊自杀。“他后来告诉我说,‘你已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如果我不在了,一家老小如何活命’,想到了我和三个女儿,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陈廉方说。

不过,苦难还没有结束。1971年,林彪的一号命令,知识分子要参加拉练,一个月的时间,走了一千里地。“那时候冯先生已经年近半百,在拉练队伍里,是年纪最大的。”临走的时候,陈廉方给他买了一双新的解放鞋和一卷胶布,并叮嘱他穿鞋前要在脚上贴上胶布。一个月的拉练,别的人常常被磨起泡,冯端脚上却一点都没有磨起泡来。“一起泡,又累又疼,更是无法坚持下来。”

在之后的岁月里,冯端也想要给陈廉方补上一枚钻石戒指,但被她拒绝。“他本人在我眼中就像钻石一样闪亮,我哪里还需要其他的钻石。”

编辑:梁霄

关键词:院士 情诗 承诺 约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