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党的作风建设要避免“碎片化”“形式化”

2017年02月17日 11:25 | 作者:高海燕 | 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到: 

党的作风体现出党的形象和行为特征,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党事业发展的兴衰。党的作风建设路径选择和保障机制构建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也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实践和保障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也是促进党群干群互动,突出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方式。

timg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风建设与整体的党建格局协同合作性相对较差。作风建设应充分结合“五位一体”,形成相对独立又统一的力量。如果作风建设脱离整体的党建格局,将直接影响到党建效能的提升。目前,党的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等的协同合作性相对较差,导致作风建设的系统合力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作风建设过分重视工作作风导致治标多于治本。作风建设涉及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领导作风建设以及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之间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凝聚起来,才能提高作风建设效果。个别地方党委对工作作风建设过分重视,而忽略了其它四个方面,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导致作风建设的“碎片化”,使得作风建设停留在表面,造成治标多于治本。

作风建设方法滞后缺乏持续的推进力。根据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要求,当前作风建设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还较落后。党委政府工作存在着对眼前利益、外在情况以及规则制度等较为重视,缺乏对长远的认识和把握,导致内在情况未得到关注,作风建设实践性不强等问题。总而言之,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缺乏持续的推进力,建设效果欠佳。

实践中作风建设重心往往偏向普通党员导致问题淡化。党的作风建设中发生了工作重心的偏移,作风建设应重视领导干部,从而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然而作风建设重心往往偏向普通党员。具体地,形成了作风建设对象的泛化、问题的淡化,出现“领导有病党员吃药”“党员有病群众吃药”等现象,背离了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原则。

作风建设与党群干群之间对接不畅,导致群众认同度降低。党的作风建设应该与党群干群紧密结合,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决维护群众的利益 ,并且能够及时反映出群众的心声和问题。在实际的作风建设过程当中,部分党员干部并未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使得作风建设与党群干群之间对接不畅,导致结合关系淡化,最终使得群众对党员干部及其工作的认同度降低。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建设 作风 保障机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