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功勋飞行员谈经历:老飞机全靠驾驶员眼睛

2017年02月21日 09:23 | 作者:鞠頔 |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老飞机没有导航雷达,飞行时全靠驾驶员的眼睛

40年飞行生涯,安全飞行近2.9万个小时,总里程达25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620圈。1975年9月,年仅18岁的于振华前往中国空军第十四航校(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习,并于1977年顺利毕业,随后加入当时的民航中南局湖北省局武汉独立中队,成为一名飞行员。

在老于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要能乘飞机出行,那真是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不但机票贵,而且还要相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购买。

他告诉记者,那时坐飞机的人很少,即使到了春节前后旅客也不多。武汉的出港航班仅有至宜昌、恩施、长沙、广州、北京、南京、上海、郑州、重庆、成都等国内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根本不敢想。当时每天的航班起降量要比现在少很多,通常早上8时多开航,一般情况每小时只有三四个进出港航班,晚上9时左右,机场就准备关闭了。旅客大多是来自政府及商务界的人士,机舱服务也很周到,有时还会供应茅台酒。

相比客舱服务,于振华印象更深的是他驾驶的飞机。回忆起刚工作时驾驶的“运-5”型老飞机,因为时速只有200公里,还可以把驾驶舱窗户打开,把胳膊架在窗框上,感受外面清新的空气。他说:“那时的飞机驾驶座很狭小,机舱里面也相当简陋,没有导航雷达,飞行时全靠驾驶员的眼睛。有时遇到颠簸,机长和副驾驶要同时握住操纵杆才能稳住飞机。”

1986年,于振华驾驶一架“运-7”从武汉飞往上海,当时天气晴好,飞抵合肥上空时,飞机出现剧烈颠簸并向左倾斜,自动驾驶仪突然失效。于振华当机立断切入人工操纵模式,稳稳地把控住飞机航向,同时与合肥地面管制中心联系紧急备降,最终安全降落。因为这次成功处置,机组受到中国民航局的嘉奖。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功勋 眼睛 老飞机 驾驶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