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天津全面提速

2017年02月28日 09:29 | 作者:杨维成 刘元旭 李鲲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秉持大胸怀做出贡献 主动服务河北发展

“过去我们觉得天津比较傲,现在他们主动上门来谈合作。”沧州市发改委分管协同发展工作的副调研员兰丕禄这样说。他的感受是天津主动服务河北发展的一个缩影。

“树立协同发展新理念必须破‘心中贼’,心底无私天地宽。”李鸿忠说,“桌子底下放风筝”“田螺壳里摆道场”“炕头上打把势”,既没高度、又没空间,既没出路、也没作为。

协同发展,产业是难点。在津冀海岸线上,4个亿吨级大港密集排列,长期存在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2014年8月,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组建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收购天津港及黄骅港部分码头泊位;2016年12月,天津港与唐山港组建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整合集装箱运输软硬件资源。

变对手为握手,变竞争为竞合。港口资源整合优化,只是天津发挥产业优势加强津冀合作的一个剪影。

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开工建设,宁河区与唐山市、东丽区与沧州渤海新区分别签订共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天士力控股集团开工建设安国数字中药都……接受采访时,天津市市长王东峰一连列举了数个津冀产业合作项目。

统计显示,过去3年,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累计向河北输出技术合同近千项。

大事显担当。服务河北发展,天津的行动并非只在产业上。过去两年每年4亿元对口支持河北唐山和沧州燃煤设施和散煤治理,积极开展引滦水环境补偿机制试点。签订“1+4”协议,对口帮扶承德资金5年共10亿元。与唐山、承德等地9家医疗机构通过开办分院等形式开展合作。与河北省78所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投资2亿元建设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院……

融入大战略展现天津作为 加力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

“无人车”、机器人、工业科技打印……众多高科技项目聚集,位于天津市区与滨海新区中间的华明高新区,已发展成为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小镇。

从北京来到这里担任科创慧谷(天津)园区总经理的齐晓红,进入双城生活已第七个年头,目睹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项目的相继落户。“京津冀协同发展,让这里走上发展快车道。”她说。

把协同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转化为改革创新突破期、转型发展黄金期,天津加快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

瞄准高端,创新驾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快马加鞭。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大优势支柱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7%;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型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1%。

练好内功,战之能胜。天津“三区”建设同样马快蹄急。

2016年6月,京津冀首个海铁联运综合性集装箱铁路枢纽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成运行。5个月后,这里开启了直通白俄罗斯明斯克中白工业园的货运通道,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再添新彩。天津港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往来。滨海国际机场累计建成20个异地城市候机楼,正在成为区域枢纽机场。航运服务业和临港产业加速聚集。

前不久,河北航空与在天津自贸区内注册的北京建信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价值5000多万美元的飞机租赁合同。作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积极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创新和改革试点,融资租赁合同业务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股权基金、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业态集聚发展。

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根”和“魂”,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快速推进,自贸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制定实施,多项创新成果向京冀推广;推动通关服务和口岸物流一体化;建立服务京津冀企业的“走出去”联盟……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一场协同大戏在海河两岸渐入佳境。

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合作同振,一幅全新图景在京畿重地梯次展开……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天津 发展 北京 协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