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委员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2017年03月02日 10:5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日电 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在去年年底教育部与六省区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的活动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我国教育正逐渐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B20170301006-zx10

图/新华社发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业内指出,这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从“平原”变成“高原”、让“旗杆”变成“高峰”的一个有力举措;从长远来讲,也是把我国变成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哪些问题待解?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委员中,多数是高等院校书记、校长、教授,两会即开,委员们又有怎样的关注?

B20170301007-zx10

图/新华社发

  我国高等教育跃升世界中上水平

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以下简称“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人才培养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学总规模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软实力”显著增强,特色发展势头强劲;质量的“硬指标”高速增长,部分985大学硬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质量的“保障体系”开始迈入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2003年相比,2013年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从2010年到2014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2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3。

●与此同时,各类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生活环境等整体提升幅度较大,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加大人员、资源投入和制度保障,学生的在校学习体验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较高。

从总体上看,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硬指标”成倍增长,“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高等教育正由“大国”向“强国”大踏步迈进,我国理应具有充分的高等教育自信。但系列质量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等问题。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马德秀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依赖于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的教师队伍。《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师队伍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教职工总数达233.6万人,专任教师总数达153.5万人,教师队伍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55%。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为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政府、高校等应多措并举,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

要进一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知国情、明社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以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以道德情操感化学生,以扎实学识服务学生,以仁爱之心关怀学生。

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总体上,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多、高级职称少,知识储备多、实践经历少。他们爱岗敬业热情高,容易走近学生,但教书育人能力欠火候,不少海归回国或学校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没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就直接上讲台,使教书育人效果南辕北辙。

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对教学工作不满5年的专任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重点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加强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尽早通过“教学关”。重视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从“十年如一日的照本宣科”转变为“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改变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将实践反馈于理论、反哺于教学,又要把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引进来”,承担教学工作、担任实习导师,增强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视本土青年教师长期和中短期海外培训,把拓宽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相结合,为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丰富的人才梯队。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给青年教师“减负”、“加压”。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发展期和生活重压期,目前,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和年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重鞭策、轻保障。

“减负”就是通过评价的指挥棒,改变仅仅按经费数额、成果数量、项目多寡、期刊级别的简单量化评价方式,让青年教师能沉下心作研究、专心教学。要做好人才公寓、教师宿舍等配套工程建设,减轻青年教师潜心科研教学的后顾之忧。“加压”就是通过合理的考核模式和薪酬体系,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当前,在青年教师选聘和培养上过多倾向海外引进人才,一些高校职称评定把“海归”作为加分项,这不仅挤压了本土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也反映出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自信。建议避免用“海归”或“本土”等标签简单评价定义青年教师水平能力,制定同台竞技的政策,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自信。

发挥人才计划对青年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一方面,一个时期以来,政府主导的人才计划对吸引和培育高校少数拔尖青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各部门人才计划繁多、重复、混乱。一些青年教师花大量时间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难以专注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有的申请不成功,甚至挫伤其创新能力发展。究其原因,是青年人成长的道路被“格式化”,获得各种人才计划成为待遇、地位的象征,成为“孔雀东南飞”的资本,成为了一辈子背着的光环,长期看,不利于青年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绝大部分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师,目前的人才计划又关注太少,基层青年教师几乎成为国家人才支持政策体系的盲区。

建议发挥好人才计划引导和激励作用,既要整合各部门人才计划,组织、教育、人社、财政、科技、国家基金委等建立统一协调机构,统筹实施各类别、各层级人才计划;又要加大对基层青年教师群体的关注,加强倾斜支持和专项投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成长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

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全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郝际平

西部地区高校数量、规模、师资、设施等整体处于劣势。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基本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无论是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还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都处于绝对的劣势。以2014年共有2529所全国普通高校为例,其中:东部980所、中部668所、西部627所、东北254所。按照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来测算,2014年全国平均每十万人口有在校大学生2488人,东部3303人、中部2453人、西部2138人、东北2885人。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最低,比最多的东部少1165人。

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重要标志的重点学科、领军人物、创新团队、重点研究基地等西部地方高校相对偏少。以全国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情况为例:2008年全国高校一级重点学科数为286个,西部地方高校5个;全国二级重点学科数为677个,西部地方高校38个;全国本科院校1079所,西部地方高校235所。全国平均一级重点学科数与本科院校比为26.5%,西部地方高校为2%;全国二级重点学科数与本科院校比为62.7%,西部地方高校为16%,远低于国家的平均值。重点院校对其他省份尤其是西部地区招生指标少,使不发达省份学生难以接受重点院校教育。

西部地区高校所获投资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各地区间教育经费支出均存在着显著差距。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高等学校本科生的生均经费情况为:北京市平均为5.7万元、北京市中央属高校5.97万元、北京市地方高校为4.9万元;上海市平均为5.1万元、上海市中央属高校5.7万元、上海市地方高校为4.6万元;陕西省平均为2.58万元、陕西中央属高校4.2万元、陕西地方高校为2.04万元;甘肃省平均为1.95万元、甘肃中央属高校3.35万元、甘肃地方高校为1.69万元。

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考虑全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从科学发展角度讲,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是解决深层次的公平问题的起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最终也要转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人才、科技、教育的支撑。

建立面向西部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在统筹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向西部倾斜,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对西部地方高校安排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提高办学水平,同时,高端人才的评选也应向西部倾斜。在招生过程中,重点院校分配招生指标要适当对其他省份倾斜,尤其考虑西部地区和一些不发达的省份,同时对于各种特殊招生手段录取的学生要加强监督,要让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应鼓励东西部地区院校之间的对口扶持,积极促进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

建立西部地方高等教育投资保障机制。建议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调整目前高等教育分级投资的机制,设立高等教育专项补贴或提高转移支付能力,适当提高高等学校生均教育支出比例,将西部地方高等教育列入专项补贴用于提高生均经费和专项经费。由于西部地方高校中农村生源所占比例大,贫困生比例相应高,应制定学费、办学经费等扶贫补贴优惠政策。

加大对西部地方高校的教师再培养力度。建议国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投入,适当增加西部地方高校的指标,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指标,以此逐步提高西部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建议针对西部优秀博士后人员通过待遇及政策倾斜等办法,建立西部青年教师储备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高校 高等教育 教师 青年 西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