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王名委员:独子养老,如何脱困?

2017年03月03日 16:52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赵莹莹)哪怕一声轻微的咳嗽,也会让姚燕绷紧神经。她几乎每天祈祷年迈的父母和6岁的孩子身体健康,“如果他们同时生病,我完全顾不过来,分身乏术。”

王铭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行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生于1981年的姚燕曾被指责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如今早已步入而立之年的她,结婚生子、孝养父母,在角色变换的层层“阵痛”中深感力不从心。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总量超过1.76亿,在其背后是更为庞大的老龄人口数字。只有一个孩子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更早且更长地经历“空巢”生活,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为脆弱的家庭养老基础之上。

随着成年独生子女间结婚比例的上升,与之相关的“421”家庭代际结构增多,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面临更严峻挑战。家庭中老年人情感慰藉的通道不畅,也不可避免地增强了老年父母的孤独与无助,甚至影响其生活质量。

“父母生病,孩子也生病,该照顾谁?”如此困难的抉择并非姚燕一人的无奈,而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普遍的焦虑与尴尬。因为身边没有兄弟姐妹,赡养老人特别是生病时每日陪床照顾,在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的同时,也生发了些许独自一人的悲凉。

“421”专指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一种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由夫妻双方的双亲、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组成。这种家庭结构,在计划生育实施30多年后,已成为很多家庭的“标准配备”,而最上层的“4”正步入老年行列。

“独子养老”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何破解?全国政协委员王名认为,有“计划生育”就应有“计划养老”。要把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作为社会发展、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规划,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策倾斜力度,做到普惠所有独生子女家庭,并兼顾特殊家庭需要。

为此,他建议,在经适房、廉租房等资源配置时,对于独生子女三代同堂家庭给予分房优先资格和价格优惠,在购买商品房的契税上给予优惠或减免;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补助,体现计划生育政策公平性;对于随独生子女落户本地的老年父母,保障养老金的异地支取、医疗保障异地转移的运行机制;提高独生子女父母高龄生活补贴,建立独生子女父母失能生活补贴和困难丧偶老人生活补贴;设立“独生子女照料假”。

当下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包括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着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也让子女不得不为此奔忙。“既要担心父母生病了怎么办,还得考虑父母不能动了之后公立养老机构住不进去、民营养老院又住不起的问题。”王名委员坦言,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好结合点。

在他看来,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适当增加机构养老所占比重。建立标准化的服务监管体系,实现养老机构的发展与政府补助挂钩,定期由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的场地、人员、配备、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养老机构上等级、提质量、优服务。 

对于“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王名委员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怀和扶助力度,每年对“失独”家庭总量进行排查统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逐年提高补助标准。通过社会化、专业化运作,对失独老人开展心理辅导、家庭创伤治疗,并延伸到日常照顾、上门义诊、助老陪聊、临终关怀等系列服务。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养老 家庭 独生子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