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冯骥才委员认为传统文化重在体验

2017年03月05日 14:22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不要把所有的文化都变成教材”

——冯骥才委员认为传统文化重在体验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赵莹莹)民族的振兴和奋发图强,其支撑力来自我们的传统。怎样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融合,特别是同青少年融合起来?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认为,传统并非存在于生活之外,而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区别只在于是否自觉,“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焕发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借用多样且灵活的方式,比如诗词大会,就是一种方式、一个启发。”

t0170d1307ea54ee277

他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的提案”中表示,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消费文化“抢夺眼球”的时代,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守住传统并将优秀的历史文明与当代生活贯通融合,是当代社会的文化使命之一。青少年作为明天的主人,理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

“不要把所有文化都变成教材,全都拿到课堂上去。”冯骥才委员强调,文化成为教材很重要,但有些东西相比学习教材更加需要到生活中去体验。特别是对于传统生活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整理成教材在教室里传授,而是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比如马上到来的清明节,主要活动有扫墓、插柳、踏青。家中有亲人故去的都会去扫墓,现在把扫墓和祭奠英烈联系起来,我觉得很好。但踏青和插柳的不多,这个传统应该拾回来。” 在冯骥才委员看来,学习传统应该是先感性后理性,从喜欢、认识再到热爱、升华,由此产生民族自信,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我小时候踏青叫春游,老师会带着我们插柳。柳树条垂下来,掐个柳树尖儿插在湿润的土里,能够长成树,如此就和生态、绿化、热爱自然结合起来了。”为此,冯骥才委员建议,在每年国家文化遗产日,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本地一项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举行的活动。

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1372项,省级非遗超过万项,还有市县两级非遗。在他看来,各地的中小学生都应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师可以带领中小学生去非遗存在的场域里参观,也可把非遗传人请入学校。

“民间文学之乡可以鼓励学生们收集民间歌谣谚语,剪纸之乡可以倡导学生体验剪纸,并运用新媒体渠道方式传播,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兴趣。”冯骥才委员表示,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传统文化 冯骥才 传统 委员 体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