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一包日本麦片的中国遭遇

2017年03月22日 10:14 | 作者:玄增星 | 来源:中青在线
分享到: 

他们代表了一种声音——管它有没有问题,我不吃不就行了

“核辐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几乎喊了出来,“食用受到核污染的食品如果达到一定剂量,就有可能出现各种急慢性病,例如免疫系统受损、代谢功能降低、脏器受到损害等。”

也有专家认为,那个“一定剂量”仅通过食物很难达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杨祎罡的研究方向是核技术及应用,他认为,被空气和水稀释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已经降得很低,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餐桌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由于冷凝器失去动力供给,反应堆就像被持续加热的高压锅一样爆炸了,造成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从那以后,原本被锁在日本核电站里的放射性物质铯和碘就顺着空气和水进入了地球的生态圈和食物链。沾着放射性物质的气溶胶颗粒就像烟雾一样迅速在空气中扩散。部分放射性物质顺着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土地,汇入洋流,进入动植物内部,再进入人类的身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不一,有的只存在几秒,有的却可以存在几十万年。

2013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陆续发布通知,宣布福岛县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谷物、禽类、水产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对其采取限制销售措施。而随着原子核的衰变,泄露出的核辐射也一直呈指数下降。

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被称为“本底辐射”,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日本2014年辐射超标的食品比例已经非常低,到现在,可以认为福岛地区出产食品中的辐射已经恢复到了事故前的水平。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环境中,一束阳光、一碗面条、一根香蕉,其实都有辐射,只是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杨祎罡说,“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的食物也是这样的,就像在一个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大喊一声,并不会引人注目。”

这个“量”的尺度究竟在哪,科学界尚存在争议,对中国科学家来说,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无法接触相关基础数据。刘洋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他没看到产品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的数据,因此相信自己“并没有害同胞”,甚至为了打消顾客的疑虑,在镜头前直播“吃麦片”。边吃边问:“你信了吗?”

许多人依然表示不会再购买这款麦片,他们担心食品安全,更怕添上心理负担。“不冒险”是共同原则,包括朱毅和杨祎罡,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日本的人。他们代表了一种声音——管它有没有问题,我不吃不就行了?

“核辐射事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个体可以忽略,但国家不能忽略”

中国制定食品进口政策的逻辑同样是“不冒险”。“核辐射事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个体可以忽略,但国家不能忽略。”杨祎罡说。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3天,国家质检总局就发布了《关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进口的公告》,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栃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产地涵盖栃木县的“卡乐比”麦片,被这一政策拒之门外。

两周之后,质检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禁止进口食品的地区增加为12个,新增了宫城县、山形县、新泻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并规定如若进口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报检时应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

两个月后的6月13日,质检总局“经过风险评估”,允许进口日本山梨、山形两个县2011年5月22日后生产的符合中国要求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日本麦片 中国遭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