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东欧美女”的跨国网恋陷阱 背后由犯罪集团操作

2017年03月31日 10:17 | 来源:华商报
分享到: 

去年12月,亚力山娜第一次通过邮件向戴夫求助。“亲爱的,你现在有310美元了吗?请帮我下。我爱你,你快来看我。没有你我活不下去。”但她称自己没有银行账户,所以汇钱必须通过速汇金(一种个人间的环球快速汇款业务,可在10分钟内完成由汇款人到收款人的汇款过程)。

亚力山娜想法设法打消戴夫的疑虑。她说,“我不是骗子,我的意图很真诚,我渴望一份真挚的感情。我是真实的。我爱你!”

亚力山娜还给戴夫发来护照照片,称已经跟家人说了戴夫的事情,甚至开始叫他“老公”。“你是我爱的人,我不想失去你,”与此同时,她一再要求戴夫给她汇钱,支付她到澳大利亚旅行的费用。

今年的情人节,早晨7点钟,电话铃声吵醒了戴夫,手机上没有显示电话号码。亚力山娜在电话中的声音很夸张,她先祝戴夫“情人节快乐”,然后说,“我遇到麻烦,你能否给我些钱?”但电话突然中断。

戴夫赶紧找来她给他发的电话号码,拨打时却无法接通。戴夫很是担心,于是给她之前的账号打钱。但是负责转账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对方账号已经被禁用。

朋友们都说,对方肯定是个骗子,戴夫的心情变得复杂。他给亚力山娜写了最后一封邮件。“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可以负担一切的家伙。如果你真的爱我,要来看我,你最好自己搞定所有的费用。再见,亚力山娜。”一个月过去了,那个曾反复强调非他不嫁的俄罗斯女孩再无回音。或许,她有了新的目标。

骗子自述

每天坐电脑前行骗 让受害者自以为堕入爱河

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一名落网的乌克兰“美女骗子”在警察局自述,她每天坐在电脑前,诱骗单身男子进入陷阱,让受害者以为自己已堕入爱河,最终目的就是要骗财。为让对方倾心,她会传送美丽女子的照片给受害者,让对方以为照片就是她本人,但她从来不会进行视频对话,也不会拨打网络电话给受害者,以免对方识破。在确认完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诈骗者就会表示为了证明“爱意”,要寄送昂贵礼物给受害者,却在随后谎称“礼物”被海关扣押,而要求受害者缴付赎金,许多受害者为保爱人而交钱,最终人财两失。

“美女骗子”为何屡屡得手?媒体分析有四大原因。

一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网络方便、快捷,同时也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对方的信息现实中无法查证其真假。而对方自述的信息往往虚假偏多,有时连性别都无法辨认。网友间的联系大都通过网络或是手机,对方可以随时中断联系,这也为犯罪分子犯罪后逃之夭夭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是相亲网站监管不力。相亲网站发展迅速,但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仅仅依靠网站的自主自觉来运转。由于进入网站不需要实名制注册,使得网站人员鱼龙混杂,犯罪分子通过编造虚假相亲信息,假意谈婚论嫁,实则实施犯罪。据相关嫌疑人交代,他们在网站上注册的名字、照片等全是假的。当前多数婚恋网站注册门槛低、信息审核难,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透明、资料掺假等现象,为婚恋诈骗等违法行为埋下隐患。因监管难、婚恋平台缺乏自律,很多群众受骗后无法找到诈骗者。

三是受害者的防范意识薄弱。此类犯罪的手段并非没有漏洞,犯罪分子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是因为受害者的防范意识薄弱,警惕性不高,轻易相信他人编造的身份和故事。如果受害者不过分相信网络或手机交友的安全性,就可避免犯罪发生。

四是作案成本低,犯罪收益多。该类犯罪没有任何经济成本,且犯罪手段容易复制,成为犯罪嫌疑人的谋生工具。犯罪分子不仅可以骗得对方的感情,还能骗得对方钱财,如此一举多得使得此类犯罪发案率居高。

背景原因

“跨国相亲团”流行 或为东欧少女行骗提供“灵感”

有分析称,在经济低迷背后,这两年“跨国相亲团”流行,可能也是一些东欧女子采取这种诈骗办法的“灵感”来源。

近年来,中国内地不少事业有成的男子扩大“觅偶市场”,欲到俄罗斯寻找蓝眼白皮肤的美女结婚。曾有俄罗斯婚介机构举办“跨国相亲团”,中国单身男富商付数万元,远赴“女多男少”的俄罗斯快速约会,“物色”另一半。这种现象很可能激发了诈骗集团的所谓“灵感”。

俄罗斯女性的“外嫁风”始于上世纪90年代,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男性是俄罗斯姑娘“外嫁”时的首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姑娘希望嫁给中国小伙,因为他们性格温和、不酗酒、会做家务,而且在中国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去年5月,俄罗斯媒体甚至与中国媒体合作,推出中俄婚姻广告,直指“中国丈夫加俄罗斯妻子为完美组合”。

个别“成功人士”在网上分享异国情缘,也助推了跨国觅偶。其中中国河北承德男子梅爱偲当年高考落榜后,到乌克兰留学时因缘际会下娶得身材姣好、貌美如花的乌克兰娇妻,其后更成为富豪。其经历引起强烈回响,中国网民都笑言要到东欧一游。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东欧美女 跨国网恋 犯罪集团操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