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北京“商改住”屡禁不止 限购政策能否“一剑封喉”

2017年04月10日 09:23 | 作者:杜晓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非京籍刚需族转购二手房

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咨询一名房地产中介,对方向记者推荐了位于北京亦庄的某商住项目,“这是公园地产,品质很高”。

“需要以公司名义全款买。”房产中介特别强调。

在咨询另一名房地产中介过程中,记者提出,“能不能先注册一个公司再买房”?对方回复称,“看现在的政策规定好像是没问题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有什么麻烦也不知道,毕竟政策刚下来,建议再等等”。

对于一度缺少购房资质的购房者而言,往往对商住项目有一种特殊情结。

“现在商住房都要全款买了。”在北京打拼数年的方女士对记者说。

多年前,方女士就关注过上述新闻中提到的中弘北京像素楼盘。

“那个时候很便宜,大约四五十万元一套。”方女士说,“不过家里不同意,觉得商住房给人感觉比较怪,建议我还是买70年产权的住宅。”

不久前,朋友又给方女士介绍了一个商住项目,位于北京通州。

“对外价格每平方米5万多元,内部价格大约每平方米3万多元,不到4万元。不过,朋友跟我说的时候太晚了,当时首付需要一半,也就是一百多万元,而且时间也很仓促,离开盘只剩3天,实在凑不出首付。”方女士不无遗憾地说,“现在就更买不起了,全款肯定凑不出来。这个房子的位置确实很好,楼下就是地铁,而且是精装修。”

方女士今年将获得购房资质,她告诉记者,“我还是准备购买二手房,算首套房。商住房现在自住应该还是可以,但是以后肯定不好卖”。

开发商钻政策空子“商改住”

北京住建委在检查中还发现,林肯公园、万科天地、恒大未来城、泰禾中央广场、龙湖西宸广场、尚峰一号6个开发项目涉嫌将规划批准的商业办公用途改变为居住用途对外宣传并销售,目前这6个项目已被停止网签。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办公类项目应当严格按规划用途开发、建设、销售、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为居住等用途。对规划用途为商办类的房屋,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宣传房屋可以用于居住。对违规代理商办类房屋销售或者虚假宣传商办类房屋居住用途的中介机构,依法注销机构备案,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将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经发现,立即查处,绝不姑息。

记者在一家房地产网站上发现,有房地产中介在销售上述新闻中提到的项目,记者与对方取得联系后,对方表示,“那应该是很久以前发布的消息,我现在已经不做这个项目了”。

这家房地产网站显示,这条销售信息大约发布于五六天以前,对方对此表示,“可能是别人又重新发布了一遍”。

房地产中介青睐商住房,与北京市多年的限购政策有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观察2008年以来北京酒店式公寓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市场规模总体处于扩大的态势。在2008年供应套数为11511套,而到了2009年就上升到了22349套。经历了2011年限购政策调整、2012年普通住宅市场复苏的阶段,到了2013年开始供应套数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说明限购政策下此类产品潜在的投资价值增加。2015年为29547套,到了2016年则为41739套。2016年供应套数创下了新高。总体上看,供应增加和市场销售行情较好有关。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对于酒店式公寓的购房政策和供地政策都开始收紧。此类政策效应在2017年前两月得到了体现,即供应总套数仅为770套。

在商住房行情看涨的情况下,一些开发商也开始“商改住”。

记者发现,早在2011年,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商务委及市国土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2011年6月1日起,商业、办公类项目不得设计成住宅的格局,不能设立单独的卫生间,开发商自己打隔断出售的商铺将无法办理房产证。

但现实情况却是,“商改住”现象屡禁不止。

北京一家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商改住”的事例,“本来按照规划就是商业项目,验收完成之后,甲方又开始一通改”。

“比如加隔墙之类的,然后开始作为住宅往外卖。”这名工程技术人员说,“有些地方需要改结构再加固。这个应该是不符合规定的,规划里应该写清楚项目的用途,不能随便改,是开发商钻政策空子。”

在被问及“商改住”是否存在安全风险时,这名工程技术人员出言谨慎,“这个不好说,应该是没什么风险,肯定不会塌”。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住房 商住 政策 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