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天舟问天,飞控人再踏新征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天舟一号飞行任务飞控侧记

2017年04月20日 22:39 | 作者:王玉山、许诺、边晨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题:天舟问天,飞控人再踏新征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天舟一号飞行任务飞控侧记

从文昌到北京,同一个飞天梦想,同一个动人时刻。

2017年4月20日19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挥大厅,一面巨幅显示屏实时显示着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实况: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进入30分钟准备。

飞控大厅内两侧,“全力以赴誓夺圆满成功,严慎细实确保万无一失”的标语分外醒目,时刻提醒操作岗位人员保持清醒,以严慎细实的作风完成好任务。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伴随着北京中心飞控大厅内总调度贺勇一声响亮的口令,天舟一号牵动着现场所有人的心。

“1分钟准备!”

“……5、4、3、2、1。”

“点火!”

“起飞!”

19时41分许,飞控大厅的屏幕上,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烈焰喷涌、腾空而起——天舟一号和长征七号,这对首次搭档的中国航天新锐,共同踏上了赴会天宫二号之旅。

此时此刻,飞控大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大屏幕上的实时火箭遥测画面。各种代码数据不断更新、红绿相间的各种信号不断闪烁,测发流程、发射时刻、北京时间、飞行时间不断跳跃……

声传天地,号令八方。第一次担任总调度的贺勇,左手紧握着耳麦对讲键,右手操作着黑色调度单机上的各方向系统标识,双眼紧紧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桌面上摆放着彩色水笔勾画的重要事项和各类文件,专注而从容。

“长江七号跟踪正常,北京飞行正常。”……以往各类数据都是由陆海天基测控站共同捕获,而这一次只有“长江七号”赴太平洋某海域单船执行海上测控任务。测站数据信息的唯一性,也给北京中心的科技人员增加了新的考验。

“测控站的单一性不仅考验我们对航天器下行数据判断的精准,更重要的是精准之外的信心与经验。”姜萌哲所在的遥测岗位就是为航天器监视、计算和判断,将筛选处理的各类数据及时发送到各个岗位。就像是生活中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的理论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故障,她需要及时为他人提供诊断。

“助推器分离!”

“一二级分离!”

“抛整流罩!”

伴随此起彼伏的报告声,火箭飞出大气层,飞船迎来属于它的重要时刻!

负责遥控发令岗位的于天一,一边拿着手中的文件一行行复核代码,一边盯着电脑屏幕显示任务状态监视的页面。火箭起飞时,他刚刚发送了第一条确保推进系统状态确认的“推进电磁阀加电指令链”指令,而这也是中心首次在火箭发射段就要提早实施指令发送的关键一环。

坐在上行控制岗位的两名年轻人朱峰登和张辉,他们的任务是根据火箭起飞时间,负责遥控发令序列的监控和实时修正序列的正确性。络绎不绝的电话和耳麦里需要及时应答的操作步骤,他们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19时51分许,当“船箭分离!”的口令下达时,北京飞控中心迎来了它的重要时刻!位于飞控大厅一墙之隅的轨道机房里,轨道计算岗位的主任设计师张宇正带领他的团队利用有限的数据源精确计算出飞船的初始轨道参数。而这组参数,也将是判断飞船是否发射成功的唯一依据。

与此同时,于天一正在准备发送帆板解锁指令链,为2分钟后的帆板展开做出正确判断。19时53分许,“帆板展开正常!”于天一发出的指令得到了响应——天舟一号飞船左右帆板展开。

几分钟后,张宇给出了精确的答案,北京总调度的口令声再次在大厅响起:“天舟一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飞控大厅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天舟问天,飞控人再踏新征程!(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新征程 天舟一号 飞行任务飞控侧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