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伐鼓渊渊 振旅阗阗

养心殿屏风见证康乾盛世

2017年04月21日 10:21 | 作者:章文永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养心殿——清代雍正朝以后的皇帝寝宫,也是皇帝日常政务活动的中心。这里,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章奏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宴飨祈福的天伦之乐;曾见证两度垂帘听政的衰乱之象,更听闻千年帝制的终止音符。

C20170420001-zx12

养心殿花梨木宝座、花梨木刻乾隆御制诗文屏风

养心殿宝座———是最后一个专制王朝的权力中枢,其呈现的帝王生活起居的细节、重大事件、书法绘画、寿诞婚庆等,都成为历史研究者追寻的故事。

在古老的紫禁城里,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乾清宫西侧,虽只是规模不大的一组宫殿,但在清代历史中却十分引人注目。其主要原因是自雍正朝以后,养心殿取代了乾清宫,成为清代皇帝的寝殿。

清代有8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以之为紫禁城中主要的生活起居、处理政务的场所,因而,养心殿也成为清代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

养心殿呈“工”字形的平面布局,前殿面阔七楹,后殿面阔五楹,前、后殿以穿堂相连。作为皇帝的日常居所,其殿内的布局陈设及帝王活动等,往往和清代王朝的命运相关联。

康乾盛世的最终完成人———乾隆皇帝,在养心殿生活起居近64年,留下三希堂、仙楼佛堂等乾隆帝本人专属的空间,也留下了很多御制匾联、诗屏等。

其中,养心殿正殿明间宝座后的花梨木乾隆御制诗屏风,堪称康乾盛世的见证物。

以诗言志

养心殿正殿明间宝座后的御制诗屏风诗文内容为:

西师归振旅,东陆舒由庚。

执徐奉执规,持躬凛持盈。

三白兆宿岁,万几简新正。

闲中足养心,而予有所怦。

怀安岂良图?无逸斯元亨。

自强励不息,善长时偕行。

落款为“乾隆庚辰新正御题”,钤双龙捧乾卦圆形玺和双龙捧“隆”字方形玺。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师得胜归来,东方的中原地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龙年伊始,秉持执古以规今、保成守业的理念。在喜兆丰年的三场大雪和处理繁杂国家政务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方今天下太平,可以在闲静中养心怡情,但我心里却有别样的想法。怎么可以贪图安逸呢?只有不贪图安逸、时时自强不息,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此诗中的“西师”,是指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755-1757年)清朝大军两次进军天山以北,最终平定准噶尔蒙古的叛乱。称康乾时代为盛世,有许多衡量的标杆,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康乾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康雍乾三朝方略明确地连续用兵西北的平定准噶尔蒙古的叛乱,既是盛世开疆拓土、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壮举之一,也奏出了盛世的强音。

准噶尔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又称卫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清初,准噶尔部是四部中最为强悍的一支,其首领噶尔丹约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统一了天山以北的厄鲁特各部,建立了统一的王权,称“博硕克图汗”。

噶尔丹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向南征服了天山以南的“回疆”,向西征伐哈萨克、乌孜别克、吉尔吉斯等部族,为挥戈东进、与清朝一争雌雄积蓄力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俄国的支持下,噶尔丹率领3万骁骑,越过杭爱山,向东进攻喀尔喀蒙古,进而南下威胁内蒙一带。噶尔丹大军一时横扫大漠南北,欲与清朝分庭抗礼。他对康熙帝说:“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帝洞悉噶尔丹及其分裂势力的巨大危害,说:“朕深知此人之势盛志大,必舍命觊觎中原地方,万难置之度外。”力排众议,决意亲征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帝3次出塞亲征,深入朔漠,于乌兰布通重创敌军,于昭莫多再歼其主力。

噶尔丹途穷道尽,饮药而死。但准噶尔部的威胁并未消除。继承汗位的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派兵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突袭西藏,攻占拉萨,杀了拉藏汗,并随即进兵入侵青海。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蒙古建立的控制西藏和青海的和硕特汗廷瓦解。清政府不得已而开始了“驱准保藏”战役。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禵驻西宁,分三路进军西藏,历时二年,方才击退准噶尔部军队。

雍正朝,准噶尔部与清廷依然处于敌对状态。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凌继立。此前叛乱的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兵败后投奔了准噶尔。

雍正帝认为准噶尔隐匿罗卜藏丹津,必会联手抗拒清朝,如不立即靖讨,势必侵扰已趋安定的青海和西藏,而此时朝廷政局已经稳定,且国库充盈,正是用兵西北、一举击溃准部的大好时机,于是,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进兵准噶尔。

但是,以为胜券在握的雍正帝君臣胜少败多,不得已,雍正十二年双方议和,暂时息兵。

振旅阗阗

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噶尔丹策凌去世,准噶尔内部各部派势力为汗位而纷争、厮杀。最终,策妄阿拉布坦堂弟大策凌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自立为汗。厄鲁特四部之一的杜尔伯特部“三车凌”——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三台吉,杜尔伯特属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等先后降清。准部内乱给了乾隆帝一个平准的天赐良机。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以班第为定北将军,会同阿睦尔撒纳等蒙古部众,发兵讨伐达瓦齐。兵锋所指,厄鲁特各部纷纷前来归顺。战争只历时3个月,准部即告平定,达瓦齐被擒获。

乾隆帝施行“众建以分其力”策略,准备封阿睦尔撒纳等人为辉特、和硕特等部的汗。但阿睦尔撒纳请求封自己为四部总汗,乾隆帝坚决予以拒绝。于是阿睦尔撒纳起兵叛乱。清廷再征准噶尔,历时二年有余,最终平定准部。阿睦尔撒纳出逃,不久死去。

此外,天山南部的“回疆”,其首领大小和卓木兄弟依附阿睦尔撒纳叛清。清军在清剿准部余部的同时,挥师南下,至乾隆二十四年底,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帝废除准部旧制,设置伊犁将军及都统、参赞大臣等官职,在天山南北筑城驻兵,移民屯田,将天山南北纳入清政府的版图。

清代乾隆皇帝在战略思想和治国方略上与其父祖是一脉相通的,并最终做到绳其祖武,完成了他们的未竟之功———平准伟业。

在其晚年所撰的《南巡记》中,乾隆帝总结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乾隆帝一生文治武功所在多多,而他仅举两端,可见乾隆帝对完成西师平准是何其重视。

站在盛世的乾隆皇帝明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西师平准及平回疆功成的次年正月,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新正,乾隆帝写了上述的《新正养心殿》这首诗,并将诗文刻在养心殿正殿明间的花梨木屏风上。

该诗既是康乾盛世西师平准、固疆拓土的记录和见证之一,当然也是乾隆帝以之警示自己,提醒自己和后世子孙,不要贪图安逸,持盈保泰之时更要虔敬、谨慎,莫忘创业之艰、守业之难,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心态方能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这是《诗经》里描写周天子的军队出征,战胜猃狁之后得胜归来时的情景。康乾盛世平准的“西师”,同样“振旅阗阗”———这是盛世象征,也是盛世强音。这一壮举,就记录在养心殿的屏风上。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养心殿屏风 康乾盛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