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80后”海归用心做手包:对作品要有一颗恭敬的心

2017年05月24日 16:37 | 作者:徐馨 任飞帆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工匠精神不等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我们不拒绝当代技术”

不会就学,这4个字是端木良锦的锦囊。最初,祁天认为自己只负责设计,但因无法接受工厂代工的品质,索性自己从头学起:工厂里的技师、家里装修时聘请的木匠,都是老师。从了解木性到熟练操作乃至改装工具和设备,再从熟练掌握木作到即将开始学习五金技术。

原有的专业训练也让他们受益良多,“我们会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除了把产品的造型建筑化之外,还会将其结构化、功能化;绘制草图、做渲染图、模型、方案沟通等这些原来练就的基本功对创业的帮助极大。”

和学习能力相辅相成的是工匠精神。以复原并提升中国传统木镶嵌技艺为例,一朵拇指指甲大小的六瓣花大约需要15片细小的木料,一只满工嵌花的手包需要758块木质零件,每一块细小的木料都要磨平、切割,然后嵌入挖好的凹槽。凹槽和木片、木片和木片之间的镶嵌缝隙越小,整体效果越精致。李渊君拿出此前研究芯片制造的专业技能和劲头,一次次将缝隙缩小,恨不能做到纳米级别。如今,这个镶嵌误差被严格控制在0.1毫米之内。这意味着在50倍放大镜下观看,镶嵌缝隙比木材本身的棕眼和纹理还要细小。

而这仅仅是木镶嵌环节,做出一只唐草纹满工嵌花木作手包一共需要22个流程,194道工序。先是在世界多个地区的优质木料中选料,然后是开料,接着根据不同木性,决定顺纹加工、戗纹加工或是十字加工……每一个流程、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做到极致。比如最后一道工序,整体外形的切削和打磨,既要将包身打磨出适手的弧度,又要让包体平滑到可以映出笔直的灯管,才可交付,达到这个标准大约需要72个小时。在工坊,我们看到一整面呈几何形状铺展的“手包之墙”。只不过这不是产品展示,而是“废品纪念”。一般人难以看出问题,但只要祁天和搭档们看出一点瑕疵,无论是否已经进入最后的工序,都难脱“上墙”的命运。

“埋头做事的过程是很快乐的。工匠精神不等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或仅仅是复原古法,我们不拒绝使用当代技术。”这是端木良锦团队的共识。

编辑:梁霄

关键词:海归 作品 恭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