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六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六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让每一个人都活在“无障碍”的尊严中

2017年06月09日 13:41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无障碍话题仅仅与残疾人这个少数群体有关。蔡达峰委员却并不这么看:“每个人都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包括视力、听力、言语和肢体上的各种‘不便’,无障碍设施其实人人都会需要。”

对无障碍服务的广泛社会性,早已在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成员当中形成共识,但并未在全社会形成统一共识。为此,全国政协在6月8日召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邀请1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就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观点交流。

“北京主干道路路口基本改造为坡化,盲道在主要道路实现了全覆盖;”“新建高铁站均实现了无障碍建设标准,高铁、动车组列车均配备了无障碍设施,铁路部门共改造了3400余节无障碍车厢;”“由中央财政资助了120多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王新宪委员在列数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既有成就时,言辞骄傲。

但委员们在调研中也看到,一些政府部门的信访窗口、办事大厅还没有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这些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本应在无障碍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却因为缺少无障碍通道,使得行动不便的公众在几节普普通通的台阶前,望而止步。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无障碍建设更只是简单的门口坡化、灶台升高和庭院平整。”王天戈委员还特别提到在农村调研时,有的村干部都不清楚“什么是无障碍”。

问题的根源大多来源于认识理念。“无障碍尤其需要理念的转变,尤其在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期,从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强调无障碍发展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来自清华大学的庄惟敏率先提出理念转变的必要性。

理念的转变,更需要行动的配合。委员们纷纷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知识应进教材、进课堂、进考场”,“在建筑、交通、信息等专业编制教材,设立专门课程”,“在注册建筑师职业考试中增加相关考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无障碍 尊严 建设 理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