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大漠戈壁筑“天路”——走近京新高速建设者

2017年06月16日 16:12 | 作者:樊曦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樊曦

在遥远的大西北,茫茫沙漠和戈壁之中,一条横跨东西的高速公路呼之欲出。它就是即将于7月中旬建成通车的京新高速内蒙段。京新高速是全球穿越沙漠戈壁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长2540公里,贯通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里程将缩短1300多公里,成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自2012年公路开工建设以来,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建设最前线。近日,记者走进京新高速内蒙古阿拉善盟建设工地。黄沙漫漫的艰苦,永不放弃的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许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

黄沙漫天是“标配”

大风一起,黄沙蔽日,这是阿拉善盟建设工地再普通不过的常态。

“沙尘暴起来的时候,人都站不住,工人宿舍的屋顶都被刮跑过。”中国中铁京新高速总包部总经理孙玉国说。

项目所在的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穿越的几乎全是沙漠和戈壁,包括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3大沙漠,被称为“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具有典型艰苦地域特点的代表性工程”。在这里,一年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不是沙尘天就是沙尘暴,黄沙漫天就是他们生活的“标配”。

“不到阿拉善不知道风沙有多大”,这是京新建设者常说的一句话。中国中铁京新高速总包部第五项目部安全员桂武松告诉记者,今年4月的一次沙尘暴大得惊人。“我和你就隔1米,我都看不清你的脸。地上堆起来的沙子跟门槛一样高。早上起来要用铁锹铲一铲,就跟铲雪一样。”

项目需要穿过巴丹吉林沙漠近40多公里的路程。在巴丹吉林沙漠,沙土年平均移动18米。如果不固定住移动沙丘,流沙很容易覆盖公路。施工人员“就地取材”,用黄沙装进2米长、20公分宽的黑色沙袋,然后把沙袋交叉叠放在路基两侧,形成一个个1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

沙袋在设计上也很特别,是“有鳍”的沙袋,也就是编织袋边留了3公分的穗儿。中国中铁京新高速总包部总工程师杨孟乾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穗,这样的设计不单能减小风速,还能把吹起来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京新高速 建设者 大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