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太平鸟:“十二红”比“十二黄”更受宠

2017年06月21日 15:51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太平鸟:“十二红”比“十二黄”更受宠

十二黄

明 边文进 《三友百禽》(局部)

太平鸟是一种头戴凤冠的美丽小鸟,在我国可见到的有大太平鸟和小太平鸟两种。大太平鸟的尾羽末端为黄色,故又名“十二黄”,小太平鸟的尾羽末端为红色,故又名“十二红”。从古代花鸟画和文献记载可知,“十二红”更受人们的青睐。

太平鸟冬季时才来我国境内

在古代艺术品中出现过的鸟类,除极少数为传说中的“神鸟”(如凤凰、青鸟等)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栖息在地球上的“凡鸟”。在这些“凡鸟”中,既有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普通禽鸟,也有至今已非常罕见的珍禽。前几期的《吉祥艺术》,已介绍了五色雀、绿毛幺凤、桐花凤等几种珍禽,下面再介绍一种名称很吉祥的小鸟——太平鸟。

太平鸟属雀形目鸟类,为中国的旅鸟及冬候鸟,仅冬季见于我国境内。在我国可见的太平鸟有两种:大太平鸟和小太平鸟。大太平鸟体长约20厘米,通体灰褐色,头戴漂亮羽冠,颏、喉黑色,有黑色贯眼纹,两翅斜贯一道白纹,有十二枚尾羽,末端黄色。小太平鸟体长约16厘米,体形特征与大太平鸟几乎一样。它与大太平鸟最大的区别有两处,一是黑色贯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二是十二枚尾羽的末端为绯红色。

在中国古代,太平鸟名为连雀。这两种小鸟主要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杨桦林中,有时甚至出现在果园、城市公园等处,与人类颇为亲近。在古代,每逢冬季来临,它们就成群结队来我国过冬,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中部和南部地区、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四川、新疆、甘肃等地。因它们头戴凤冠,羽毛柔软,尾羽末端或红或黄,形象俊美,又不畏人,故深受人们喜爱,是自古以来有名的观赏鸟。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太平鸟的形象就出现在艺术品中。宋代有一幅传世之作,名为《桃花山鸟图》,此画虽未署作者名,但因画中之鸟形象独特,故十分难得。图中一只小鸟站立在桃花盛开的树枝上,身体向右,扭头看着左上方,从其头部特征、贯眼纹特征及尾羽末端颜色来看,毫无疑问就是小太平鸟。作者以工笔绘出小太平鸟,纤毫毕现,可见作者对这种鸟的观察细致入微,对“十二红”和“十二黄”的区别了如指掌,故描绘得相当准确。

太平鸟在古代一直被视为珍稀禽鸟

古代花鸟画家对各种鸟类形象如此熟悉,是因为向来有重写生的传统,目的是“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形。孔子论《诗经》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宋人将孔子对《诗经》的论述引入“绘事”,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曰:“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诗人重草木鸟兽之“名”,画家则重其“形”,分别从诗和画的角度起兴寓意,故曰“相表里焉”。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元、明、清时期,其中,明代著名花鸟画家边文进的表现尤其突出。

边文进有一幅名画,名为《三友百禽》。这幅画最能体现画家“多识于草木鸟兽”的特色。画中绘有近百只禽鸟,品种各异,且都能找到真鸟的原型。“三友”为松、竹、梅,即“岁寒三友”,象征耐寒不凋的节操,又有贺寿之意。百为吉数,“百禽”或有“百鸟朝凤”之意。而“百禽”之中,也出现了两只太平鸟,一只在左上方,一只居中靠右,均站立在松枝上。从其形态特征来判断,显然也是“十二红”而非“十二黄”。在古代,红、黄均为吉祥之色,而红色更受青睐,故画家偏爱“十二红”。这幅画有钤印四方,其中一方为“多识于草木鸟兽”,正可印证此画寄意所在。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太平鸟 十二红 古代 十二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