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政协十二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李朋德:落实科技政策供给 全方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7年06月27日 17:5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DSC_4694

进一步落实科技政策供给 全方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李朋德常委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发言

科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动力。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三步走”的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引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大变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按需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的号召,也是社会与产业之期待,更是广大科技人员责任担当所在。我国科技创新近几年发展很快,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数量稳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科研与生产脱节依然比较严重,科技与金融结合依然松散,很多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仍然受制于人。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还需要在5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政策配套供给。科技体制改革新政频出,从科技计划项目确立到组织实施均有很大改进,不断扩大了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处理权,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有待解决,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遇到国有资产监管难题、个人所得税偏高、股权激励政策难以细化实施等,地方在贯彻落实时有不知所措的情况。为此,建议国家积极调整审计、财政、税收、人才等相关政策,建立能够反映成果转化效果的科技研发指标体系,大胆实施“放管服”和“双随机”,把好事落实办好。

二是进一步促进对接产业需求的科技创新活动供给。我国产业创新力量还不强,产业的创新需求与科研单位研发脱节依然严重,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的研发模式,具有较高转化价值的成果比例不高。大型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自成体系,创新上与外部交流不积极;而中小企业想创新缺资源、少人才,能力不足。国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考核评价导向以获奖和论文为主,没有面向产业需求。为此,建议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的系统性,突出基础研究,加强对行业创新的支持。简化企业研发后补助的程序,多设立奖励基金,提高税收减免力度,多凝练系统性攻关难题,减少竞争性科研。

三是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建设供给。科技水平代表国家实力,成果转化需要好的环境。要进一步理清谁研发、谁受益、谁投资和谁评价的问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产业发展是创新的刚需。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实际落地时还有差距,中试平台建设不足,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紧缺,成果转化的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转移机构仍存在“小弱散”现象,商业金融与成果转化需求间有较大的空隙。为此,建议地方政府积极为金融专项提供背书担保,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保险投入。

四是进一步促进服务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让的第三方评价供给。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但没人评价科研成果的成熟程度、转化投入的成本以及成果交易的价格。第三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价薄弱,又缺少技术转移复合型经理人。为此,建议在已有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专业化、国际化、全链条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完备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五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园区内产学研资的融合支撑能力供给。科技园区应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挥要素集聚和产业示范的作用。目前,各地开展的孵化器、工研院、投资、保险、金融、交易中心以及中试基地有突破,但是离实际要求差距还比较大。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步配套,围绕重点区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多元资本投入,指导创业者,资助创新者,形成“双创”新高地。

编辑:周佳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