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河北阜平村民一家三代守护“英魂墓” 36年与烈士为邻

2017年07月06日 17:09 | 作者:吕子豪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赵玉山在清洗“英魂墓”主碑。 于俊亮 摄

赵玉山在清洗“英魂墓”主碑。 于俊亮 摄

敌人进入柏崖村后,由于叛徒出卖,张立和她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不幸落入敌人手里,敌人从她身上搜出的手枪证实她的身份。敌人对她威逼利诱,要她供出党组织和八路军的情况,张立自始至终昂首挺立,缄口不语。敌人恼羞成怒,在村口麦场剥光她的衣服,又一块块割她的肉,打断她的胳膊,又用刺刀挑开她的胸膛示众,并把她的儿子连同柏崖村村民张德贵的儿子先后扔到沸腾的开水锅里活活煮死,惨绝人寰,悲不忍赌。

今年已82岁高龄的村民周进国是当年柏崖惨案的见证者之一。他回忆说,当时日军冲进村后,将包括张立在内的八路军干部和村民包围,威逼利诱未果后,将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扔进了熬着绿豆汤的大锅里活活煮死。“另一个男孩就是我的亲弟弟!”

赵玉山在刻有“英魂墓”的主碑前矗立良久。之后,他一一擦拭48块烈士墓碑,然后为墓地锄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纪念日(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要到了,给你们把家打扫干净。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老百姓也过上好日子了,你们安息吧!”墓地里,有经他一米米丈量好间距栽下的48棵柏树,青翠挺拔。他说,一棵柏树就代表着一个烈士英灵。

“1943年12月9日的那场惨案被杀害的不止这48人,死者应该在100名以上。”赵玉山说,惨案发生后,陆续有部分烈士遗体被家人领走,有48名烈士被就地安葬在柏崖村,另有一部分安葬在了阜平县烈士陵园。因最初的烈士墓地位于山上,道路崎岖,不方便学生们祭奠,上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将48位烈士的遗骨迁到了现在的赤瓦屋自然村,垒起了青砖围墙,还对墓地进行了3次修缮。

记者注意到,墓地中,一块碑刻为“魏烈士之墓”,许多碑刻为“抗战烈士之墓”。赵玉山介绍说,在此安葬的48位烈士中,有22位有名有姓,有22位无名无姓,另有4位有姓无名。

编辑:梁霄

关键词:河北 阜平 村民 英魂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