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王东升:刻骨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7年07月10日 16:30 | 作者:开可 | 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一次维和,终身维和”,这句话用来形容王东升再合适不过。2008年赴海地维和十个月,2014年赴利比里亚维和九个月。两度维和,让王东升结下了一生的维和情结,“如果祖国还有需要,我会坚定地听从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维和征程。”

2000年1月,公安部首次向东帝汶派遣维和警察。截止2015年,我国共向东帝汶、利比里亚、海地等9个联合国任务区派出维和警察2290人次。

王东升是这2290人次中的一员,也是中国担负大国责任、追求世界和平道路上的一块路基石。

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在海地太阳城巡逻。受访者供图

一张照片燃起的维和热情

2000年,中国第一次派遣维和警察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王东升的生活因为维和警察出征前的一张照片而改变了。

“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了维和队伍出征时的一张照片。队员们都穿着维和的统一制服,胸前绣着国旗,特别威武帅气。自己是被那张照片帅到了。”王东升说,“自己是名军人,要是有这样的机会能够代表国家出去执行任务,特别光荣和荣幸。”当时的维和警察都是从民警中选拔,而王东升属于公安现役。所以,维和对于王东升来讲还很遥远。但从那时候起,成为维和警察的愿望就一直植根在了他的心里。

2007年年底,新疆公安边防总队组建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而且是从全国选拔队员。那时,王东升已经35岁,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当时孩子只有八九岁。如果我去海外执行任务,家人的负担就会增加很多。”

海地局势紧张,属于战乱地区,维和的风险很高。“和战友聊过这些事,他们也说出去挺危险的。”王东升说。作为军人,他总觉得到战乱的地方才能磨炼自己的血性,并且,维和警察是代表一个国家到海外执行任务,这是很多人都热切盼望的机会。

2008年8月,王东升终于成为一名国际维和警察,和战友一起踏上了为期十个月的维和任务期。

海地位于北纬18度左右,穿上短裤和短袖,出去站上两三分钟,全身都会冒汗。维和警察们需要在这样的温度下戴着头盔、穿上防弹衣,腰间还会携带2至3个弹夹。这样的装备就像是紧紧“糊”在了身上,不一会就能汗流浃背。前两个月的时候,因为要穿防弹背心,队员们的前胸、后背还有腰带的位置全是痱子。防弹衣和人的身体之间会有一个小小的间隙。俯身的时候,里面的热气就会从缝隙中冲上来,很刺鼻的味道。队员们每出几次勤务都要把防弹背心清洗干净。

2008年11月,海地太子港佩森威尔地区一所教会学校突然倒塌,700余名师生被废墟埋压。正在德尔玛斯执勤的战斗队分队长王东升与其他队员作为先遣部队首先赶到了事故现场。由于事件突发,其它分队都在执行着正常的勤务,人员调配不开。王东升他们只能在现场一直执行安保勤务,过了二十多个小时,后援部队才赶过来。用王东升的话说就是“到最后,整个人已经麻木了。”

太阳城达到了危险的最高级别,是海地的红色高危区。防暴队在太阳城巡逻的时候,正好走到一片栽满铁栅栏的空地上,突然就听到了撞击铁栅栏的金属声音,然后就听到了枪响。接着连续四五声的枪响声让队员们马上进入了戒备状态。等枪声过后队员们才返回到巡逻时用的装甲车里。王东升说,在海地听到枪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内蒙古 公安边防 总队 王东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