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主题性创作往往能成代表作

2017年07月26日 17:50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主题性创作往往能成代表作

在完成了《长江揽胜》创作之后,作为一名岭南画家,许钦松又承担起了国家“一带一路”主题性创作项目中《秦川八百里》创作任务。借着这个契机,“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全国巡展第五站来到了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年古都西安。

展览开幕的当天下午,举行了题为《时代精神与山水画家的历史担当:对许钦松近期山水创作方向的探讨》的学术研讨会,来自美术界以及陕西的历史文化研究者、文博界学者、设计方面的专家,共同为《秦川八百里》建言献策。同时,本次展览所采用的一些新样式,也非常值得关注。

《云影》 123x123cm 2006年

《郭亮村写生》展出时与实景照片对照

每次巡展都有新亮点

写生附上实景对照,体会笔墨与摄影之别

虽然是巡展,但每一次的“吞吐大荒”展都会有一些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亮点。尤其是本次展览,策展人采用了不少新“花招”,有助于观众更好地去认知和欣赏山水画创作。

首先,这次展览特别在写生部分附上实景对照图,让观众通过对比,了解到画家写生时的取舍,同时也更能体会到笔墨和摄影之间的差别。譬如,许钦松曾到太行山进行深入写生,这次展出的《郭亮村写生》稿,就与实际山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可以看出作者将实景进行了怎样的提纯。照片中,山体巍峨耸立,前面石壁如刀削斧劈,但因为覆盖着浓密的植被显得森然苍翠,前后景之间区别不算显明。在写生的时候,笔墨的作用就充分显示出来了。许钦松用充满力量的线条将前面的绝壁勾画出来,只做简单的皴擦,这样就加强了峭壁的冲击力;右侧和远景又用相对润泽浓厚的笔墨进行渲染,这样又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座山是兀然挺立于纸上的;尤其是右下角留出空白题字,与左上角的远山形成了呼应,同时有让画面显得疏朗活泼起来。这种构图效果是照片难以达到的。所以,对于山水画家来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出来的山是这座山,又不是这座山了。

另外,本次展览中,整个陕西美术博物馆的一楼和负一楼圆廊上都进行影像展示。负一层61米的弧形LED屏呈现了许钦松这些年来孜孜不倦深入各地写生的珍贵音像资料,非常具有震撼力。每一次外出写生,无论是冰川上还是大江边,无论是飘着大雪还是吹着大风,许钦松都是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心无旁骛地换着角度写生。而且,弧形LED屏的展示效果,也很贴合许钦松自己独创的“环视法”。这一空间画法,著名评论家薛永年又将其称为“广远法”,就是吸收和借鉴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又结合传统山水画不受视点限制、移步换景的特点,来扩大山水画的视域。

一楼圆廊上展示的是这两年来许钦松跟八位全国不同领域的美术理论大家名家,包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主任余辉、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美院老院长潘公凯等的对谈实录,从道统、修身、性情、笔墨等八个方面呈现他们对中国山水画古代“真精神”和现代“新精神”的探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对话许钦松

跨过“长江”后,题材再难不会发怵

广州日报:“一带一路”的主题创作是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怎么会由您来承担《秦川八百里》这件作品的创作?

许钦松:“一带一路”的主题创作项目是去年由国家画院牵头的国家重大题材创作。在征集创作者的时候,本来让我承担好几件作品,但我实在分身乏术,就选了《秦川八百里》和《昆仑山》两个题材。昆仑山此前我画过一张作品,秦岭几年前一路迤逦经过,虽然没进行过很深入的写生,但备受感染。有画家谈到秦岭是中国的“父亲山”,既宽实厚重,又绵延横亘在南北之间,体量非常可观。但同时秦岭高峻而不苍凉,植被丰富,非常有生命力,不像一些高原地区寸草不生,这一点具有南方山川的特点。所以又有画家说它是中国的“中央公园”,是西安的后花园。唐宋年间,也是很多诗人喜欢居游的地方。像李白和王维,都留下过很多关于终南山的诗歌。所以这座山对我太有吸引力了。这段时间忙过以后,我准备好好进山写生一番。昆仑山经过的次数比较多,去年为了画长江源头,在那里写过生。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创作 许钦松 写生 主题性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