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下活城市交通一盘棋 避免“边拥堵边治理”

2017年08月07日 13:39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综合交通枢纽应重便捷

应以人的舒适和便捷为设计导向,提高换乘效率。强化不同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减少由于部门分工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运输网络上的结点,集各种运输方式信息、设备和组织管理于一体,吸引着大量的客货流,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城新区的建设中,要做到不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科学衔接,关键要做好交通综合枢纽的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如果大型居住小区、商场、写字楼等建筑群落和交通枢纽融合为一体,使居民近距离搭乘,既能节约居民的时间、提高出行体验、提高轨道交通枢纽的吸引力,也能给商业商务场所带来大量人气,提升站点周边的房地产价值。”林小涵说。

目前,国内很多交通枢纽远离中心城区,旅客出行十分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严重浪费。林小涵指出,新城新区的对外交通枢纽应尽可能与新城的中心城区相融合,并规划好与各种城市交通方式的衔接,通过便利的交通条件给新城的产业更好的发展空间。

“从总体上看,我国交通综合枢纽规划建设的问题集中在微观技术层面和机制层面。”戴继锋说,我国目前不少交通综合枢纽的设计只是在简单地做加法,这一思路明显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新城新区在交通综合枢纽设计中,应该以人的舒适和便捷为导向,科学规划,提高换乘效率。

戴继锋还指出,从体制机制看,目前很多交通综合枢纽缺乏统一的综合调度管理。以安检为例,乘客进入地铁站时需要安检,从地铁站接驳到高铁站时,又需要新一轮安检。在新城新区建设中,应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尽力减少由于不同部门职能分工给用户出行带来的不便。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强化不同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也要探索不同部门建设成本和运营收益的科学合理分摊机制,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的接驳融合。

李艳芳认为,高品质、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应构建包括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等立体化、体系化、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而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节点型基础设施,是决定公共交通体系能够成网运营的关键。

“在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对交通综合枢纽进行科学选址,并为未来预留足够的余量。同时,在对交通综合枢纽进行设计时,也应该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我国实际交通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出适合区域运输特点和未来需求的综合交通枢纽。”李艳芳说。

构建三维立体城市结构

把城市变为三维立体结构,能拓展城市空间,缩小居民出行距离,提高城市活力

在城市发展中,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受重视。李艳芳认为,地下空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空间,新城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产业测算与人口测算,科学规划并做好足够的空间预留。

“传统的城市形态是二维平面的,如果能把城市变为三维立体结构,可以极大地拓展城市的空间,缩小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城市的活力。”林小涵说,对于三维立体的城市,需要充分开发地下空间,不但要充分利用楼宇的地下部分,也要让交通、管线在地下空间都获得良好的规划设计。

其中,在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中,应做好立体化设计、垂直空间分层利用,在不同的深度布局不同的功能,并和周边的楼宇及小区实现顺畅衔接。

目前东京等发达国家城市对地下空间的立体化设计已十分成熟,而国内在这方面仍然有较大潜力可挖。记者了解到,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较大障碍在于土地管理制度。换言之,土地类型如果是交通用地就不能商业开发,如果是商业用地就不能盖住宅。若要对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势必会涉及到不同功能类型的混合及分层利用。目前国内很多地铁站、火车站和中心城区道路地下空间土地的开发,均受制于这种土地制度而无法开展。

“新城新区可以借鉴香港和发达国家经验,一方面将土地管理从平面管理改为立体管理,允许在三维空间分层开发;另一方面推出混合型的土地类型,允许交通功能和其他功能混合。”林小涵建议,在新城新区的前期筹建阶段,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远景需求,做好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并在建设阶段一次性建好,或为今后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在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和安全风险。”戴继锋指出,从相关资料看,隧道内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地面交通,修建城市地下道路时,一定要做好规划论证。同时,地下交通需要有排烟、排风、照明、消防、排水防涝系统相配套,这些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成本收益问题也应统筹考虑。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交通 新城 城市 新区 空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