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政协十二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王新宪:​紧紧抓住残疾人精准脱贫的着力点

2017年08月29日 16: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王新宪


紧紧抓住残疾人精准脱贫的着力点

——王新宪委员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确保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全国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调研和地方反映的情况看,目前,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 贫困残疾人数量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虽然绝对贫困人口数和贫困残疾人数逐年减少,但贫困残疾人在未脱贫人口中的占比仍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未脱贫的残疾人有335万。其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131万,这部分残疾人家庭由于劳动力被束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脱贫问题突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家庭脱贫则更是难上加难。

二、 针对贫困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一是适合困境残疾少年儿童、集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门机构很少,无法满足边康复、边接受教育的迫切需求,加上贫困家庭负担不起长期的康复费用,许多自闭症、脑瘫等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少年儿童缺少受教育机会。此外,还有一些人口较多的贫困县尚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二是虽然近年来部分地区已经通过集中供养、托养模式实现了贫困残疾人基本脱贫,但从全国范围看,针对成年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的供养、托养服务机构仍然不足。三是残疾人康复的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窄,而康复周期长、见效慢、花费大,贫困残疾人家庭难以承受长期的康复费用,医保的“兜底”保障作用不明显。四是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家庭无障碍改造十分迫切。

三、 一些地方干部对贫困残疾人脱贫存在片面认识。一是认为残疾人“无劳动能力”或“无脱贫能力”。二是将贫困残疾人作为“兜底一批”对象一兜了之。三是将贫困残疾人的少数淹没在脱贫攻坚的大数之中,以平均数掩盖这一特殊的少数。

此外,由于社会仍对残疾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残疾人往往被当作负担,常受到不公平对待,就业常遇到歧视。尽管国家有明确规定,但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偏低,残疾人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难度更大、门槛更高。

为此,建议:

一、 加大针对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政策、项目和精力要更加聚焦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精准出台更多惠及残疾人贫困户的特惠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帮扶。

二、 加快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康复和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整合用地、用房和保障手段,采取公办、民办公助或公办民营等有效形式,支持和鼓励建设适合智障、自闭症、脑瘫等困境少年儿童的、集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于一体的康复教育机构,减轻这部分特殊困难家庭的沉重负担。尚未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各级财政应给予建设补贴,尽早建成投入使用。

三、 加大成年特困残疾群体的扶持力度。整合政府各类扶贫资金和用地用房资源,加大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集中供养、托养服务和辅助性就业扶持力度,释放家庭劳动力,解决整个家庭脱贫增收问题。

四、 加强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力度。提高康复补助标准,扩大医疗康复保险报销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五、 切实提高对残疾人群体和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视。加大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和脱贫攻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爱护帮扶残疾人的氛围;增强基层干部带领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信心,落实“一人一策”“一村一策”,保证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

编辑:周佳佳

更多